精選專欄

蔡纓勳專欄|舍利神變文殊尊 感應道交說舍利

2023-04-19 | 蔡纓勳

■緣起
閱讀宗大師傳記,看到二則有關舍利的公案,內心蕩起深深的漣漪。


回想這幾年,曾經前往川北各莫寺朝聖見聞解脫塔,以及到拉薩甘丹寺的宗大師靈塔殿瞻仰大師的舍利。宗大師圓寂時保留了全身舍利,但在文革期間,全身舍利被爆碎為碎身舍利,因而分散到各個有緣的佛寺,其中大部分舍利便供奉在拉薩格魯祖庭甘丹寺以及各莫寺的見聞解脫塔。從全身舍利轉成碎身舍利,宗大師教法也開始廣傳於漢地乃至全世界。


2017年,斯里蘭卡皇家寺院住持達摩長老贈與福智僧團一枚佛陀的鎖骨舍利,雖只是一小塊佛陀舍利,卻是佛陀整體圓滿報身功德的象徵,非常珍貴稀有。因此福智僧團特別舉行盛大恭迎儀式,如迎接佛陀親臨壇場一般。
 

舍利,從業感緣起的角度來看,是修持教法的感應,是佛菩薩及高僧大德們的功德示現,無論是全身舍利、生身舍利或化生舍利,無非都是佛菩薩悲、智、力功德的方便示現,為啟發有緣眾生對佛菩薩生起信心,乃至因此敬仰效學,走上正確修學佛法的道路。

 

甘丹寺宗大師靈塔殿內供奉著大師碎身舍利。(圖片,王英杰提供)


■大師示現牙齒舍利
宗大師一生教化中,有兩段跟舍利有關的故事:除圓寂時,賈曹傑等諸大弟子決議保留大師的全身舍利外(註1),大師生前也有一次脫牙舍利的故事。(註2)根據法尊法師譯載:


大師前往噶瓦棟寺時,文殊菩薩曾授記說:「不久之後,你在拏卻壠講經時,將會脫落一顆牙齒。這顆牙齒,你應該送給克主傑,以作他將來弘揚佛法,饒益一切眾生的瑞應。」


1407年,大師住拏卻壠時,有一天清晨,克主傑啟白大師說:「昨天晚上,我夢見上師為我授記,因此今天特地前來啟請上師,願上師慈悲為我等,講授四部密法之攝義──『金剛持之道次第』等法。」


於是,大師立即將四部密乘要旨等甚深法,廣授給諸徒眾。某日,正當日光增盛之時,大師在法座上講經,口中忽然放出大光明,遍照虛空,在場大眾,全部看得很清楚。甚至更有人見大師口中放出的光明為五彩霞光。


大師口中放出一片光明時,唯有大阿闍黎達瑪仁勤、持律扎巴堅參和心子克主傑,看到大師脫落一顆牙齒。這時,大師隨口誦出半偈云:「住妙高前如金山,施與無倫善妙汝。」(善妙吉祥賢,是克主傑的正諱。前句,是說克主傑在大師座前,就像七金山住須彌山前一樣,再沒有別的山比它更高的了。)


大師誦畢,隨即將這顆牙齒送給克主傑。達瑪仁勤和扎巴堅參看了,央求大師也賜給牙齒!大師回答說:「並不是我不把牙齒送給你們,而是克主傑具有得到這顆牙齒的宿根,和本尊文殊菩薩的授記。如果你們也想要的話,今後七天中,只要殷勤地祈禱,我可以送一些其他的東西給你們。」


大師說完,克主傑立即將此顆牙齒迎回室中,殷勤祈禱。彈指間,牙齒放出五彩霞光,遍照一切。七天之後,大師又命克主傑將牙齒恭請出來,先陳設香花妙供,種種禮讚,然後才緩緩打開盒蓋。這時盒中,光輝四射,高入碧空,色含五彩,朗照天地,而且更有陣陣妙香,氤氳滿院。原來這顆牙齒,早已神變成文殊菩薩的聖像,莊嚴相好,栩栩如生。聖像遍身,充滿各色各樣的舍利。大眾目睹這般情景,十分驚異,莫不歡喜雀躍,歎為稀有。
 

大師將文殊聖像頂上,宛如海螺狀的舍利,送給勇猛金剛;聖像額上,宛如水晶般的舍利,送給大阿闍黎達瑪仁勤;聖像喉間,呈金色的舍利,送給毗奈耶尸羅;聖像心間,呈吠琉璃色的舍利,送給持律扎巴堅參。其他尚取出九百九十八顆舍利,分送給在場聽法的僧眾。
 

這些舍利,逐日增多,就是現在具大福德的有緣眾生,想得到它,也不太難。

 

宗大師牙舍利,轉自蒙藏文化館前主任海中雄居士先生所攝。(圖片,海中雄居士提供)

 

歸納這個故事,具有幾點啟發:


1.舍利的示現,並非一般人認知高僧大德圓寂後才有,大師生前也會有這樣牙齒脫落成舍利的因緣。
2.舍利的示現,建立於對佛菩薩的感應道交。這種感應道交,跟行者的宿因宿願有關。
3.舍利的示現,必然有其意義與價值。克主傑尊者領受宗大師這份尊貴的舍利,建立其對弘揚教法,饒益有情的瑞應,尤其以執持宗大師的教法辨斥外道邪說,建立格魯五大論學制等等,對後來格魯教法的建立與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4.就信眾來說,舍利示現往往是祈求出來的,像賈曹傑尊者等人對大師的祈求一樣。
根據蒙藏文化館整理第七世章嘉大師的遺物時,其中就有一顆用藏紙包起來的宗大師牙舍利。根據前蒙藏文化館海中雄主任考證,這顆宗大師牙舍利是第三世章嘉大師從甘丹寺宗大師靈塔殿父子三尊中克主傑尊者的頭帽中請出,與其他聖物再傳到第七世章嘉大師帶到台灣來。這顆牙舍利很可能就是源自宗大師生前送給克主傑尊者的那一顆。3


■供養舍利的緣起
舍利一詞,源自印度吠陀時代,泛指人死亡火化以後的屍骨。到了佛教,舍利一詞的內涵,就具有殊勝的功德表徵。最早的緣起,始於世尊最後度化的須拔陀羅比丘。


佛陀入涅槃前,最後所度弟子須跋陀羅,於佛涅槃前先以自身三昧真火入滅,世尊當場讚嘆說:「善哉,善哉!須跋陀羅為報佛恩,汝等大眾應當供養其屍,安立塔廟。」(註4)
 

又佛陀涅槃前曾對阿難說:「我滅度後便入於金剛三昧,發自身三昧真火荼毗,碎此身肉如同芥子,舍利均分給諸天、龍王、夜叉、帝釋及人間國王建塔供養。」(註5)


不僅佛陀舍利要建塔供奉,乃至辟支佛、阿羅漢、轉輪王等的舍利都應該建塔供養,為令世間知皈依故。
 

從表德上說,「佛舍利」表一切智、一切種智、大慈大悲、斷一切結使及習、常捨行、不錯謬法等諸佛功德住處等等。以是之故,舍利得供養。
 

因此在佛教,舍利已不同於印度吠陀時代泛指一般平民的骨灰,而是具有不共的勝義,乃是戒定慧功德的如轉輪王及阿羅漢等具福德智慧者的化現,乃至到了後代,高僧(尼)圓寂火化後的骨燼,也通稱舍利。通常又將舍利供奉於塔、寺、寶瓶等器物中,以表恭敬、瞻仰、皈依及效學。


總之,設立塔廟來供養須跋陀羅火化後的舍利,就是今天舍利寶塔、寶瓶的開始、這是佛陀生前的指示,應該是佛教第一個窣堵坡或稱舍利塔、佛塔、浮屠塔。這種舍利寶塔,隨著各地的文化風物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造型,今天佛陀出生地,世界文化遺產的藍毗尼,便矗立著各國不同佛塔。關於佛塔的形式,佛經都有記載,如《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中記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及至獨覺的聖者等,其舍利塔型都略有不同。

 

今天佛陀出生地藍毗尼,諸多國家在此建立各種不同的舍利塔,塔內往往供奉著佛陀舍利子,以紀念佛陀降生於此。本塔是緬甸所建立的佛塔。(圖片,蔡纓勳提供)


■供養舍利的功德
舍利,乃諸佛菩薩,為令眾生憶念佛陀的慈悲、智慧,令眾生深信佛法而傳世之物。舍利乃是住持佛寶,能恭敬禮拜瞻禮,廣植出世福田,生生世世必得遇正法,感無上菩提道果,所謂「見舍利如見佛」,如《大般涅槃經》卷上•遺教品第一:「我涅槃後,天上、人間一切眾生,得我舍利,悲喜交流,哀感欣慶,恭敬、禮拜、深心供養,得無量無邊功德。阿難!若見如來舍利即是見佛、見佛即是見法、見法即是見僧、見僧即見涅槃。阿難!當知以是因緣,三寶常住,無有變易,能為眾生作歸依處。」(註6)


又《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如來壽量品第二記載,「若供養(佛舍利)者於未來世,遠離八難逢值諸佛,遇善知識不失善心,福報無邊速當出離,不為生死之所纏縛。


又《大智度論》釋校量舍利品第三十七.卷五十九中,帝釋天對佛陀說,「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舍利,恭敬、尊重、讚歎,其功德報不可得邊,受人中、天上福樂,所謂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處乃至他化自在天中受福樂;亦以是福德因緣故,當得盡苦。


密續《寶悉地成佛陀羅尼經》更有特別針對末法眾生供養舍利的功德,如說:「末法世中於南閻浮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佛舍利,乃至一粒分散一分信受受持,當知是人是佛舍利真是佛子,即是法身釋迦牟尼如來常住之體,是人即名大毘盧遮那。」乃至惡人、惡畜,若臨終時以舍利灌口或灑頂,也可以「惱亂皆息、善住正念,漸生慚愧棄捨生死,發往生意當得往生,速證法身之位。」世間愚童、愚夫、愚惑、老耄婦女等,如果身上佩帶佛舍利「不論晝夜,若淨若不淨、若觸若不觸,不離其身常可帶之,所獲功德無有所計比量。若頂上若頸上、若心前若背後、若兩脇若腰閒帶設利者,……離一切罪業,惡業惡趣不能染著,善根漸生、惡障漸離,善人自遇、惡人自去,所作事業皆同佛行,同釋迦牟尼如來故,其身即是世間應化故。」(註7)


依經典所述,供養、佩戴舍利,可以受享人、天福樂等,種種不可思議功德勝利。

 

佛陀涅槃後法體火化之處,今印度吠舍離境內。(圖片,蔡纓勳提供)


■化生舍利之感應示現
一般說,舍利有法身舍利(指經藏法寶)、生身舍利(含全身舍利及碎身舍利)及化生、增生舍利等,對於化生舍利示現的緣起,印光大師曾開示說:「此殆佛菩薩,欲令汝與一切見聞者,深植善根,特為示現耳。」又說:「夫如來舍利,神變無方。」舍利亦表佛陀度眾之無量善巧,隨緣而現,不拘一方。如人善根之相續增長,舍利亦因攝眾而不斷滋生。「梵語舍利,亦云設利羅,此云身骨。此約佛涅槃後,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而說,乃約多分而言。亦有非身骨之舍利,如:


1.宋人刻龍舒淨土文板,得三顆舍利於木中。
2.又善女人繡經,針下有礙,視之得舍利者。
3.又有念佛口中,得舍利者。
4.有高僧洗浴令其徒揩背,聽錚然有物落下,視之乃得舍利者。
5.雪岩欽禪師剃頭,其髮變成一串舍利。
6.宋長慶閑禪師圓寂,焚化日大風旋吹,煙至四十里外。煙所到處,屋上、樹上、草上均有舍利,收之有四石多。
外道不知舍利,乃戒定慧力所致,多分屬遷化而得,如刻板繡經,及念佛口中得者,並汝燈花上得者,乃因精誠之極,佛慈加被,為之示現者。
7.如隋文帝未作皇帝時,一梵僧贈舍利數粒,及登極後視之,則有許多粒。(數百)因修五十多座寶塔。
8.阿育王寺之舍利塔,可捧而觀。人各異見,或一人一時,有大小高下轉變,及顏色轉變,及不轉變之不同。是不可以凡情測度者。」(註8)


總之,化生舍利,以不同根器之信眾依不同之祈求緣起而生起的感應,貴在至誠,用在啟信,勝在發慧,不宜執著為要。

 

 

上四張是花蓮四念處學佛中心藥師壇城所湧出之化生舍利,其中左二張舍利是筆者親自所見所撿。(圖片提供蔡纓勳)

 

■舍利與般若
了解舍利的意義、功德、感應示現及配戴的殊勝等等,但我們也必須進一步了解圓滿舍利的因果,舍利是佛菩薩的果德象徵,其因自何處?大般若經中佛陀與帝釋的對話,即是引導我們思惟舍利、般若與成佛的關係。


「復次憍尸迦。假使充滿此贍部洲佛設利羅。以為一分。書寫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復為一分。此二分中。汝取何者。天帝釋言。世尊。於此二分。我意寧取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所以者何。我於諸佛設利羅所。非不信受。非不欣樂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然諸佛身及設利羅。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功德勢力所熏修故。乃為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無量種上妙花鬘。乃至燈明。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註9)


舍利,大般若經作「設利羅」,佛設利羅,是佛陀舍利子的統稱,表佛果,一切智智等,及一切如來應正等覺之功德等等,但這種種功德從何處生起,皆依般若波羅蜜多而得有故。佛設利羅,即由般若波羅蜜多功德熏修;也就是說,般若波羅蜜多是因,成佛是果;沒有般若波羅蜜多,就沒有阿羅漢果乃至佛果的成就;沒有佛果,就沒有佛舍利的出生。因為乃至三乘聖果悉由般若波羅蜜多所出生故,所以諸佛鼓勵眾生取成佛之因的般若波羅蜜多,以鼓勵學佛成佛,,祖師、高僧們的舍利,也是其自身戒定慧修習的成果,所以說般若波羅蜜多才是修學佛道之根本。

 

佛陀涅槃後法體火化,八國分舍利之處,今印度吠舍離境內。(圖片,蔡纓勳提供)

 

 

註釋
1、有關宗大師圓寂色身舍利之相關事蹟,請參閱《起信津梁》頁197六、示現涅槃事業;《宗喀巴大師傳》,頁P73(法尊法師譯);《至尊宗喀巴大師傳》,頁P480(法王周加巷作,郭和卿譯)。
2、參閱《起信津梁》導譯,頁25;《宗喀巴大師傳》頁78(法尊法師譯);《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P130(修慧法師編述);《宗喀巴洛桑扎巴文集藏文版》第六函<謁見洛扎大成就之情況並賜克珠傑以牙之情況>
3、參見前蒙藏文化館主任海中雄先生<海中雄觀點:佛影.佛踪—宗喀巴牙舍利之謎>一文。
4、須跋陀羅是佛陀最後度化弟子,先佛陀入滅,以三昧真火自行火化,茶毘已訖,大眾悲感傷悼,收取舍利起塔供養。故事參見大唐沙門若那跋陀羅譯《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上・憍陳如品餘、《雜阿含經卷三十五》、《大智度論卷三》、《大唐西域記卷六》等。
5、供養舍利之功德,除正文引述三經一論外,如《大悲經・舍利品第七》、《佛說作佛形像經》、《大寶積經・卷五十七》等也都有說明。
6、參見《大般涅槃經》遺教品第一。
7、出自《寶悉地成佛陀羅尼經》。
8、見《印祖文鈔三編》下冊卷三.復楊佩文居士書。
9、出自《佛說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二會430卷第二分設利羅品第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