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導讀

【譯場古今】法尊法師──發願譯經,至死不悔

2021-11-03 | 聞法教室編輯室

法尊法師一生雖然經歷許多艱辛困頓,但始終堅持翻譯經典、建立教法的使命,他曾說:只要活一天,就抱著菩提道次第和密咒道次第翻譯,寫一張算一張。直到示寂當日,手中猶緊握著筆……。


生於河北深縣,僅讀過三年小學,卻是讓後人得以趣入藏傳佛教的關鍵,更被東初老人如此評價:「於藏文造詣頗深,其於溝通漢藏文化,用力最多,論貢獻也最大」。他就是有「當代玄奘」之稱的法尊法師。

 

法尊法師一生入藏兩次,不畏匪盜、不怕艱難,用如磐石般的決心,向道、求學、譯經、推動現代佛學,許多重要著作,如《菩提道次第廣論》、《辨了不了義論》以及因明學的兩大巨著《集量論》和《釋量論》等都是因為他的發心,譯作才得以面世,並為後世修行者大開方便之門。

 

法尊法師譯著──《菩提道次第廣論》。照片來源:福智僧團全球資訊網

 

做出家人所應為,開一條親近佛理的智慧之路

1920 年春末,法尊法師依五台山瑞普和尚剃度出家,同年,在大勇法師座前聽經,惕勵啟發。聽大勇法師講《八大人覺經》時,忽有所感,認為出家人所做、可做之事必不止於唸佛經生極樂:「聽到勇法師講些過去高僧的故事,我便知道出家人,不但是念佛往生和出離生死,就是在生死之中,也還有翻譯經論,主持正法等,應當做的事情很多。

 

可以說日後法尊法師之所以立定翻譯經典的志向,正是受大勇法師的啟發,而他對經典的信敬心更讓他得以面對日後所有求法、譯經過程的艱困考驗;除此之外,法尊法師在入藏求法歸來後,更擔任漢藏教理院代理院長一職,培育眾多藏文人才,使中國現代佛學研究得以立定根基;其翻譯之著作更使無數修行人不受語言所礙、得以趣入真理。

 

為利有情不怕難,立定志向勇悍行

法尊法師於1925年首次入藏,當時匪盜橫行,官兵難護,卻擋不住他對法的希求,從嘉定出發,與同伴步行,一路行經洪雅、雅安至打劍爐,最後於跑馬山依止慈願大師,除了幾種藏文文法,更學習了宗喀巴大師的《比丘戒釋》、《菩薩戒品釋》和《菩提道次第略論》,就此對西藏的佛法產生不共的信仰。

 

第二次入藏,則為迎請安東大師弘法。取道印度,卻為避開英國人的阻礙,因此凡至關隘,必須隱居密室,半夜步行逃過,法尊法師說:「在這一生當中,我算第一次受這種罪。」磨壞了兩塊鞋跟、擠落了三個指甲、連痛帶病地熬著,才磕磕絆絆地到達。然而儘管病痛交加,法尊法師卻更加堅定自己為法犧牲的大慈悲心與大無畏心。

 

我今生出了家,為迎師弘法起見,吃這一點小苦,實在是應當值得吃,在這三界之中,吃這種痛苦和更大痛苦的眾生多得很,他們實在是可憐,我應在此痛苦之上,代盡一切有情受盡一切痛苦,唯願沒有一個有情再受痛苦。」前後二次入藏,總計歷時約 10 餘年,法尊法師不但親炙諸多善士廣學經論,更依次翻譯許多重要典籍,對於藏傳佛教在漢地的弘傳,貢獻厥偉。

 

照片來源:福智僧團全球資訊網


發願譯經,一生不曾動搖

早期譯經事業,常以一人獨譯,偶爾可見二人對譯,後才漸漸發展出規模宏大、制度嚴密的議場,以唐代玄奘大師主持的長安大慈恩譯經院最為人知,也是佛教譯經史上規模最大的譯場,然而直至法尊法師在的時代,並無譯場組織,他是以難以想像的意志與決心,不論是在氣候惡劣的西藏高原或是在困頓的旅程中,都勉勵自己不要空度時日,勤勉地翻譯,譯出了藏文經典五十餘部。

 

義淨法師曾有兩句詩影響法尊法師甚深:「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後賢若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受此感化,法尊法師發願犧牲一切學習先覺,對於西藏的佛教典籍,凡是內地沒有的,都發願學習翻譯出來補充所缺。

 

在與法舫法師的書信中,他這樣寫著:「不管在那一天死,只要活一天,我就抱著一部菩提道次和一部密咒道次在翻,寫一張算一張,要死就死,我辦不到的,死了卻也不後悔。

 

法尊法師示寂當日上午,法尊法師與眾人閒談往生後的去處,笑說:「我哪兒也不去,要再來人間。」下午兩點多,有人發現法尊法師癱瘓在書桌下,手中猶緊握著筆……。

 

 

參考文獻

 

《四家合註》,宗喀巴大師造論、巴梭法王等合註、釋如法等譯

《法尊法師佛學論文集》,釋法尊撰

〈獻身譯經事業的法尊法師〉,梅靜軒著

〈微言不墜 取信千載〉,釋如悲撰,收於《福智之聲》第2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