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專欄

蔡纓勳專欄|覺沃前祈願法會,貼金供衣莊嚴佛

2022-01-17 | 蔡纓勳

走訪西藏聖地,無論是川藏、滇藏或青藏,雪山路旁或山林石徑,我們都會看到朝聖的藏人,三步一拜的大禮拜,那種虔誠的身影,十足令人禮讚。他們的出發地是各自家鄉,目的卻都是一樣向著大昭寺的釋迦世尊十二歲等身佛;在佛像前,迴向所有這一趟千里朝聖的功德及心中的祈願。

 

十二歲等身佛,又稱覺沃佛(註 1);「覺沃」意為至尊,意思是世上最尊貴的佛像。

 

世尊十二歲等身佛,是大昭寺甚至整個藏地僧俗二眾的信仰中心。攝影:大昭寺喇嘛

 

這尊佛像的起源,根據《西藏王統記》一書記載(註 2),現存世尊八歲、十二歲等身佛,於佛陀住世時已經塑成,並由世尊親自開光;其中十二歲等身佛於五胡十六國時代由印度法王達磨波羅送給秦王苻堅(註 3),展轉至唐太宗時代,隨文成公主陪嫁,行化到西藏(註 4)。據說,若略睹此像,如同見到佛陀真身,即能解除三毒病苦,生起真實的信仰,具足一切見、聞、念、觸的功德。因此朝拜十二歲等身佛,可以說是藏人僧俗二眾一生的夢想。

 

在閱讀《起信津梁》的〈宗喀巴大師年譜〉中,大師一生來過大昭寺三次。一次是二十七歲時與弟子語王名稱朝禮十一面大悲觀音,這次祈願授記後來阿壩州佛教的興起;一次是五十三歲時,一次是六十三歲,是示現涅槃前,「進行禮拜供養,廣發清淨宏願,依然祈求大寶聖教久住世間」。其中第二次是在十二歲等身佛前舉行藏區第一屆祈願法會,將佛陀大神變日的盛大法會在藏區恢復起來。大師結合僧俗廣大信眾,多方稱讚勸發供養,絲綢、金箔、碧璽、珍寶玉石等等勝物莊嚴佛像及殿堂,尤其是為覺沃佛戴上純金五部佛冠,將化身佛像轉成報身佛像。

 

大昭寺的頂樓,參雜著古今的建築風味,訴說著拉薩的歷史。攝影:蔡纓勳

 

釋迦報身佛稱盧舍那或毘盧遮那,是光明遍照的意思,一般來說,佛有法、報、化三身(註 5),三身以報身(註 6)為樞紐,依報身圓滿法身,依報身而隨機度眾有化身;報身,又稱智身、般若德,是佛陀行菩薩道時功德圓滿的應酬身,安住於華藏淨土,初地以上菩薩方能見聞得到。對凡夫來說,侷限於業障,只能遙想、觀想,但是卻提醒我們,在修行方面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我們需要不斷地淨罪集資,發菩提心,證得空性,趣入初地,而這都需要依止法的攝持,依止法便得包含具足傳承的教證二量師長的引導,這是為什麼要常常發願「生生世世跟隨師父、老師,學弘宗喀巴大師顯密清淨圓滿的傳承教法」。

 

那次祈願法會中,除了應信眾祈求、尋得啟建甘丹寺的地址外,大師當時還「集合了許多工匠,將信施中的絲綢,縫製成供養塑像的供衣以及飛幡等,善加做好準備。」這種佛陀或菩薩換上新衣的習俗文化,大約一年換一次,存在於今天的印度、西藏、東南亞等佛教國家。

 

我自己到訪印度菩提伽耶大覺塔時,就剛好遇到尊貴的世尊三十歲法像在換新衣;到西藏小昭寺、聶塘度母寺、塔爾寺、瞿曇寺等,也都正好遇到在幫佛陀或度母換上新衣,法師也因為我們的虔誠,每一個人都分一塊換下來的舊供衣,這是佛陀及度母的加持禮物,讓我們的朝聖過程添加多一分喜悅與策勵。

 

剛穿上新衣的菩提伽耶大覺世尊三十歲法像。攝影:蔡纓勳

 

除了為佛像或菩薩像換上新衣,也為佛面塗金粉或貼金。這種塗金、貼金的供養習俗,至今仍然盛行著,因為我們也遇到過。2017年,我們一團朝禮大昭寺,遇到寺裡法師說我們可以供養十二歲等身佛佛面的貼金;之前到尼泊爾或泰國時,也都看過信眾買金箔直接來貼佛面的供養,我也供養過一次。

 

至誠朝聖、供養,心向世尊
猶記,第一次上西藏,2008年秋,在靠近拉薩二百多公里處,我們遇到來自成都的朝聖團,一團六、七人,有人護持推一車物品,有人作大禮拜。我們供養了藥品、食物等,順便了解一些,他們是由成都的幾個村落的藏人相邀組成,已經拜了十一個月多,一心朝聖、忘卻勞苦,深深隨喜他們,也祝福他們。

 

有一次我上九寨溝,導遊說了一個莊嚴而淒美的生命故事:一位來自藏地的大學女同學,她弟弟死前遺言,請媽媽在他死後能帶他上拉薩去朝聖。等到死後,媽媽就將他的頭顱做成一個缽,帶著這個缽上飛機、到拉薩大昭寺十二歲等身佛前一起禮拜,完成了其朝聖的夢想。至今多年,每想到這個故事,不自覺地會自然起敬,生命頓時莊嚴起來。

 

生命需要莊嚴,對我們來說,佛法是我們生命最光明絢爛的莊嚴。宗喀巴大師於覺沃佛前的供僧與祈願法會傳承了世尊的教法,且莊嚴了藏傳佛教乃至漢地佛教的法脈,開啟了後世學法的軌範與方向。

 

 

註釋:
1. 覺沃佛: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松贊岡布時期由文成公主奉迎至藏。
2. 一書記載:據《西藏王統記》第二章記載,有一天,聖者曼殊室利對佛陀說:「世尊您住世的時候,我們能眼看佛容,耳聽佛語,心有所皈依;如果佛陀涅槃離世,一切有情將依止何處呢?」佛陀聽了,含笑無言,接著從他身上,發出四道光,分別照射到帝釋天和工巧之神毗首羯磨身上。於是,帝釋天奉獻了因陀羅寶、綠色寶、妙莊嚴寶等天上五寶,以及金、銀、珍珠、珊瑚、藍寶石等人間五寶,請毗首羯磨塑造了佛陀十二歲身量的化身像,相好莊嚴,慈和美妙,最後藏於印度金剛座寺。釋迦八歲時,身量如藍毗尼園的台座那麼高,十二歲時,腳踏舍衛城的門坎,頭部觸到門楣,這是他那時候的身量。這就是佛八歲等身像和十二歲等身像的由來。
3. 送給秦王苻堅:據《西藏王統記》第二章記載,南北朝的時候,秦王苻堅送給達磨波羅三件無價之寶,包括一件無縫的錦袍,他向印度國王求取一尊殊勝的釋迦牟尼佛像,以弘揚華夏的佛法。達摩波羅為了印中兩國的傳統友誼,毅然決定將國寶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送往中國。
4. 行化到西藏:據《賢者喜宴.吐番史》第三章記載,文成公主向唐太宗請求「賜予供奉神像金釋迦牟尼」等物,唐太宗應允所求,此聖像便跟隨文成公主行化到藏區。
5. 三身:佛身有二身、三身之說,如《金光明最勝王經》言,法報之兩佛是其真身,為化眾生而示現佛身,相好具足、威光殊勝,稱為應身。佛隨眾生現種種形,或人、或天、或龍、或鬼,如同世之色像,稱為化身。此三身以真身為本,依真起應,依應起化,如依煩惱起業行,依業受報。
6. 報身:據《大智度論》卷三十舉出佛身有真身、化身二種,真身遍滿虛空,其說法之音聲亦遍及十方無量世界,然僅有十住菩薩能以不可思議方便智力而聽受之;卷三十三舉出法性生身、隨世間身二種,法性生身常有無量無數阿僧祇一生補處之菩薩為其侍從。凡此皆指佛之實報身而言。

 

 

參考資料 
《西藏王統記》。第二章,〈塑造釋迦牟尼佛三身聖像與迎神開光〉。
《起信津梁──宗喀巴大師傳記合刊》。第104-105頁、第150頁、第186頁。
《賢者喜宴.吐番史》。第三章,〈贊普松贊干布迎娶公主及初創佛教〉。
《佛光大辭典》,第555頁,第49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