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專欄

佛典故事專欄|金貓因緣

2024-10-10 | 文/廖雅雯、葉惠欣;圖/莉花

佛陀在世的期間,世上有一個名叫惡生王的人。

 

有一天,惡生王在自家花園觀賞遊玩時,看到一隻金光閃閃的貓從花園的東北角跑到西南角,一眨眼就不見了。

 

這隻金光燦爛的貓吸引了惡生王的注意,於是招來了下人,在花園裡尋找這隻貓。眾人在貓消失不見的角落遍尋不著,卻發現了一個洞,惡生王以為貓跳進洞裡去了,下令挖掘,非要找出金貓不可!

 

 

沒想到這一挖,竟挖出一個巨大的銅甕,裝滿了金幣,竟有三斛之多!

 

「哇!」眾人驚呼。一斛就是五斗,一斗相當於七公斤,也就是說這一銅甕的金幣,超過一百公斤!很多人一輩子也沒看過這麼多的金幣!

 

這地底下,應該不只埋藏一個銅甕吧?想到這裡,惡生王吩咐下人們繼續深挖。果然,又挖出了一個銅甕,再挖,就是一個銅甕,而且每個甕中都存有整整三斛的金幣。

 

財寶遠不僅如此,惡生王一聲令下,在金貓消失的那個點整整挖開了五里路,挖出了一個又一個盛滿金錢的銅甕。

 

驀然被潑天富貴砸中,惡生王欣喜之餘,難免也有些不安,便前往迦栴延尊者的住所,向尊者請示。

 

 

惡生王問尊者:「這錢財是我應該得到嗎?這算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如果取用了這筆錢,我和我的國民會遭到反噬嗎?」

 

尊者讓惡生王不用擔心,「放心用吧!這是你宿世因緣所累積的福報,是你應得的。」

 

惡生王覺得奇怪,「是什麼樣的因緣,可以換來這樣大的福報,尊者可以告訴我嗎?」

 

原來在過去九十一劫,毘婆尸佛教法尚在世的期間,有眾多比丘於四通八達的道路上,設置高廣大座,並將缽放在座上,說道:「世人若把錢財供養在這個堅固的缽中,洪水無法沖走,大火無法燒毀,國王無法強取,盜賊也不能夠劫走。」

 

那時候有一個貧窮的樵夫,剛剛賣掉了辛苦挑到街上的一擔柴,才換得了三枚銅錢。

 

樵夫聽聞比丘的一段話,心生歡喜,就算今天辛苦了一天,只賺到三文錢,他也決定供養至缽中,且誠心發願。

 

 

一直到走了五里路回家,一路上樵夫每一步仍滿是歡喜。到了家門前,他更回望勸化供養的地方,再一次地發願迴向。至此,方才結束了打從心裡深處的誠意供養,進了家門。

 

尊者說道:「那時候的那個窮人,就是今日的大王你啊!你過去以三文錢結了這樣的善緣,世世投生於尊貴的人家,並得到三甕的錢財;又因為你五里路的歡喜心,才有了現在這五里路的豐富財寶回報。」 

 

 

惡生王了解過去的因緣,向迦栴延尊者頂禮,歡喜離去。

 

本故事出自《雜寶藏經‧金貓因緣》

 

昔惡生王,遊觀林苑,園中堂上,見一金猫,從東北角,入西南角。

 

王即遣人,尋復發掘,得一銅瓮,瓮受三斛,滿中金錢。漸漸深掘,復獲一瓮,如是次第,得三重瓮,各受三斛。漸復傍掘,亦得銅瓮,轉掘不已,滿五里中,盡得銅瓮,盛滿金錢。

 

時惡生王,深生奇怪,即詣尊者迦栴延所,即向尊者,具論得錢所由因緣:「我適輙欲用,將無災患於我及國人耶?」

 

尊者答言:「此王宿因所獲福報,但用無苦。」

 

王即問言:「不審往因,其事云何?」

 

尊者答言:「諦聽諦聽!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毘婆尸佛,遺法之中,爾時有諸比丘,於四衢道頭,施大高座,置鉢在上,而作是言:『誰有世人,能於堅牢藏中,舉錢財者,若入此藏,水不能漂,火不能燒,王不能奪,賊不能劫?』時有貧人,先因賣薪,適得三錢,聞此語已,生歡喜心,即以此錢,重著鉢中,誠心發願。去舍五里,當還家時,步步歡喜,既到其門,向勸化處,至心發願,然後入舍。」

 

尊者言:「爾時貧人,今王是也。以因往昔三錢施緣,世世尊貴,常得如是三重錢瓮,緣五里中步步歡喜,恒於五里,有此金錢。」

 

王聞宿緣,歡喜而去。

 

 

共思共學


 

公案中,樵夫身上縱然僅有三文錢,他依然毫不猶豫地全部供養出去。不僅如此,在回家的五里路途中,沒有生起一絲的反悔,反而是滿心更加歡喜地發願迴向,因此感得往後每一世都享有豐厚的財寶。

 

供養所感得的福報大小,並不取決於供養多少,重要的是在於能否以歡喜心去做,對自他的善行保有歡喜心就能花很少的力氣得到很大的功德!

 

日常師父更進一步開示:「不要小看業的增長廣大。」因為想著所造的善業而感到歡喜,能讓善業增長廣大,反之亦然。

 

您是否也曾如〈金貓因緣〉中的樵夫一樣,是以歡喜心而行善呢?有的話,要像樵夫一樣好好地隨喜自己。隨喜,是要對自己或他人的善行、善果,心生歡喜。其實發現自他的善行有時候並不容易,換個角度想,如果公案中的樵夫供養後,悲嘆自己值遇如此殊勝的因緣,卻因為貧窮而只能給出三文錢,是以如此哀怨的心態來總結自己善行的話,便不會有這五里路的歡喜心與果報。

 

您可能有看過一個廣為人知的小故事:一個半杯水的玻璃杯,悲觀的人會說:「只剩下半杯水了。」樂觀的人則說:「還有半杯水耶!」隨著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在我們心中產生的影響卻大不一樣。

 

可知,正確的總結是關鍵,真如老師在《希望・新生【四季法語】》中提到總結自己做到的部分非常重要:「實際上,隨喜自己就是看看自己做到哪裡,再看看同行做到哪裡,互相觀功念恩就實踐了。」正確的總結需要練習,歡喜心也是可以培養的,而這一切都是源自於師長的教導,帶我們透過嚴謹的思路思惟的結果。

 

記住!隨行任何善,要以歡喜心去做,莫讓善行空流如水。

 

核稿編輯:郭美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