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外籍人士,離開了熟悉的家鄉故土,來到台灣探索生命的可能,卻因為語言的隔閡,和文化的差異,無法替自己發聲,受了委屈,也只能默默吞忍。這樣的苦楚,陳春幸看到了。
在雲科大兼任講師的陳春幸,同樣來自越南。說得一口流利中文的她,是很多在台工作越南同胞的求助對象,但只憑她一個人的力量,還是太微薄了,根據政府機關統計,單論在台越南籍人士,就有二三十萬人之多,這其中能夠順暢地以中文表達自己意思的越南人,能有多少?即便陳春幸自己開設了中文班,幫助的人也有限,於是,她開始尋求團體的協助。
陳春幸是福智雲林支苑廣論研討班的學員,在此之前,她曾經接觸過許多宗教和慈善團體,最後都不了了之,直到她向廣論班班長呂振榮提出訴求,立即就得到了回應。「我的想法很單純,這些越南友人孤身在台灣奮鬥,確實面臨了很多問題,我就想著能不能教他們中文之餘,也傳遞一些佛法的觀念,照顧他們的心靈層面。」呂振榮說。
越生躍升,師長的祝福與期許
呂振榮的想法獲得了性愍法師的支持,2017年的秋天,雲林支苑嘗試成立了第一個「外籍中文班」,「但叫『外籍中文班』不怎麼好聽,也無法全面涵蓋這個班的創立宗旨,向如得法師請益後,最終定名為『越昇班』。」回想起越昇班的由來,性愍法師回憶道:「越生,躍升。如得法師取這個名字有兩個意思,既希望這些越南學生能學好中文,增強工作技能,也在生活和心靈上關懷他們,令生命得以提升。」
師長們期望,越昇班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中文班,最終希望引導進入還是《廣論》的學習,然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難度極高,性愍法師也不諱言,「就像我們學英文,有多少人能輕易讀懂莎士比亞?越南學生不但要學好中文,還要聽懂師父的口音,理解《廣論》的內容,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作為越昇班關顧法師的性愍法師不因此氣餒,他將廣論班視作未來發展的藍圖,而現在越昇班需要的,就是先布下善念,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幸越南自古受中國文化影響頗深,在語言和思想上多有共通之處,於是越昇班便以《弟子規》作為上課的教材,佐以生命小故事,和幸福佛法班的短影片,鼓勵同學們討論、發言。「當初會想要從《弟子規》切入,就是因為《弟子規》是有越南版的,這個內容對他們來說並非全然陌生。」呂振榮表示,每個教案的設計,都經由班幹部討論決定,他們秉持師長的信念,將淺顯易懂的佛法融入到課程中,藉以引導越南同學入門。
自悲憫而生的關懷,學員與義工的共同成長
「我很訝異的是,越南同學對法師的恭敬程度,勝於台灣的年輕人。」性愍法師說。在法師的眼裡,越南同學年輕且通曉世事,相較同齡的台灣人還在校園恣意享受父母的呵護,他們早早離開了家,到異鄉生活打拚,從事辛苦勞累的工作。
這也是越昇班會迅速得到福智團體支持的一個原因,除了弘揚教法外,更是希望能夠給予他們心靈與生活上的支援。因為生育率高,越南青壯族群眾多,平均年齡僅三十二歲,可經濟的負擔和醫療缺乏的問題也相對而來,每年有相當多人罹患肝炎,因此早逝,或是不得不出外做移工,賺錢贍養家人。
真如老師不由得心生悲憫,加上越南同樣是信仰佛教的國家,便希望將宗喀巴大師的教法,以及師父的法人事業,傳遞、發展至越南。只是跨國事務到底不易,需要長年的協調和經營,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從台灣區域發起的越昇班,先踏出了第一步。
台灣的廣論學員多,又有眾多幹部、義工的協助,可要建立起外籍研討班,仍是困難重重,首先在行政制度上,就毫無前例可循。從雲林開始,拓展至台北、台南,兩年多的時間,越昇班便在台灣各地開花,增加至十個據點,除了師長的加持外,也有賴於僧團裡的多位法師參與了區域協調,勸發有經驗的廣論班幹部以及義工,加入護持越昇班。
越昇班的學員招生,反而比義工要來得簡單。
學員的組成有三部分,外籍配偶、留學生和移工,其中又以移工占多數。第一個雲林支苑的越昇班學員,是陳春幸招募而來的,之後越昇班開班,從來不用煩惱學員招生問題,透過學員同鄉訊息的傳遞,使得名額迅速額滿。
但義工就不是這樣,因為語言產生隔閡的,不只是越南人,也令台灣人裹足不前,台北班班長莫少閒接下越昇班前,絲毫沒有多餘的想法,「我去過越南胡志明市很多次,也帶過越南廣論班,但學員都是台商、台幹,不是越南學員。」莫少閒對越南人沒有特別的好惡,卻也不知道怎麼跟他們相處,直到南下雲林,看見學員認真的眼神和向上心,他改變了想法,「這些孩子很有禮貌,很上進,我就想著在台北也試試看,開班教越南同學。」
不只莫少閒,後來護持越昇班的義工,也都因此擴大了自己的內心,他們原來都是班幹部以私人交情找來幫忙,對於越南學員都不了解,在陪伴關懷學員的過程中,也得到了成長。性愍法師便說:「越昇班的幹部、義工,願意去調整自己,去和不同國籍、文化的人互動,這令我非常感動。能主動關心語言差異又陌生的外國人,需要很大的勇氣,我相信相處下來,彼此都會有所感悟。」
種下善因,終會收成善果
性愍法師將越昇班比喻為種子,「我們種下了正確的因,就有可能改變他的生命。」會從忙碌的工作中撥出時間至越昇班學習的,都是渴望轉變的人,他們不想日復一日在生產線上重複制式的動作,如同他們看不到提升的人生,而師長、幹部和義工們,做的就是陪伴他們找到生命的方向。
性愍法師提到台北班的一個案例,一名移工同學,因參與了越昇班的活動,逐漸發現自己對藝術的興趣,經由老師的輔導,他有了繼續讀大學的想法,並且為此而努力。「想要改變的人,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善根,所以他們才會來到越昇班。」
越昇班就是促成越籍同學學法順緣的一個媒介,提供越籍同學機會,連接起學法的因緣,平日課程之外,也會帶著越籍同學進行淨塑活動,培福累積資糧。三不五時還會串連各地的越昇班,共同舉辦活動,像是足球賽,或是去年在大甲鎮瀾宮舉辦的讚頌歌唱比賽,並在社群平台上直播,點閱率破萬,很受歡迎。
眼下,性愍法師希望有更多人來參與,「當然會有期許,這些越昇班的同學日後如何接受佛法、學習廣論,甚至在回到家鄉後建立教法……這是我們必須去思考,一步一步去達成的目標。」
越昇班是一個起點,起因於一個單純的想法,到如今,越來越多人凝聚在一起,跳脫自我文化和種族的限制,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相互扶持、理解,種下善的種子,期待未來有一天在異國他鄉,長成參天的菩提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