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專欄

佛典故事專欄|棄老國緣

2024-08-06 | 文/黃子涵、葉惠欣;圖/莉花
聞法教室全新企畫專欄上線!福智文化與優秀的繪本畫家莉花合作,將推出佛典故事系列。結合畫家莉花精美的插畫與新編寫的白話佛典故事,讓廣大讀者更容易透過閱讀,親近佛陀想要傳遞的智慧與美好良善的價值觀。

 

佛陀曾在舍衛國,為大眾開示:「恭敬老人,可以獲得大利益,與深遠的智慧。」並在比丘們的希求下,敘述了棄老國的典故: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國家名為棄老國,在這個國家裡所有老去的人民,都會被驅逐出境。


有位大臣正好遇到了這個難題,這位孝順的大臣實在不忍心拋棄年邁的父親,於是偷偷在自家挖了一個地窖,將父親安置其中,祕密地孝敬奉養。

 

 

某一天,天神手捉兩條大蛇,降臨在棄老國的王宮中,對國王說:「如果你能分辨這兩條蛇的雌雄,我就庇護這個國家;如果答不出來,七日之後,我將毀滅這個國家。」說完天神就消失了。
 

國王心急如焚,趕忙招集所有臣子商量此事,卻沒有人能回答出答案。國王又下令,在國內張貼公告:「誰能正確分辨出兩蛇的性別,不僅賜予豐厚獎金,還會封賞爵位。」
 

大臣帶著難題回家詢問父親,父親說:「很簡單!拿一塊細軟的布,把兩條蛇放在上面。焦躁不安的是雄蛇,安靜不動的是雌蛇。」
 

照著大臣呈報的方法,國王成功分辨出蛇的性別。
 

天神不甘心,繼續問道:「誰相較於沉睡的人,稱為覺醒?相較於覺醒的人,誰又相當於沉睡的人?」
 

國王和眾臣仍然答不出來,國王再次懸賞全國。大臣回家問了父親,父親竟答:「有學位的人!跟凡夫相比,有修行的人是覺醒者;但跟阿羅漢相比,又像是睡著的人。」依著大臣的答案,國王又度過一次難關。

 

 

沒想到天神又變出了一頭大象,問國王道:「猜猜看,這頭大象有多少重量?」


要怎麼量一頭大象的重量?全國上下深陷苦惱之中。最後,又是大臣的父親給出了睿智的答案:「將大象牽到船上,看船吃水多深,在船的邊緣做上記號;再把象牽上岸,改放入石頭,直到跟大象吃水一樣深,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天神用手捧了水,問了第四道題:「我手上這一捧水要怎麼比大海的水更多?」再一次,大臣透過父親回答了這個問題:「若有人懷著清淨的信心,以一捧水供養佛陀、僧眾、父母、貧者與病人,這樣的功德,能讓他在數千數百劫中,享用無盡的福報;海水雖然多,存在的不過是一劫的時間而已。如此看來,一捧水勝過千百萬倍的大海。」
 

這麼多的難題都問不倒這個國家,天神應該放棄了吧?然而天神轉身又變成了一個骨瘦嶙峋之人,問道:「這世上有比我更餓、更瘦、更苦的人嗎?」
 

國王和臣民還是沒有答案。大臣偷偷跑回家請教父親後,帶來絕妙的回答:「這世上有一種人,吝嗇、貪心、嫉妒,不敬三寶,不能孝養父母和師長,這種人將來必定墮入餓鬼道中,幾千萬年,都不能聽聞食物與水的名字;他們的身體和肚子會十分龐大,咽喉卻如針一樣細小;每個動作關節都像在火燒一樣。這種人的飢渴程度,遠遠超過你千萬倍。」
 

天神隨即變成另一個手腳脖子都銬上枷鎖的人,身體冒火,全身燒成黑炭,問道:「這世上有人比我還痛苦嗎?」大臣再次私下從父親那得到了答案:「若有人對父母不孝,反過來迫害師長、背叛對自己有恩之人,誹謗三寶,將來會墮入地獄,受盡各種刀山、劍樹、火炭之苦。這樣的痛苦,自是更勝於你。」
 

 

天神不願罷休,這次變做了一名絕色女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天神問:「世界上有長得比我好看的人嗎?」化身為女子的天神相貌超越世人,至少在眾人眼中,再沒有比這名女子更端莊貌美的人了。大臣只好又回家問了父親。


「只要有人敬信三寶,孝順父母,持戒、佈施、忍辱、精進,就比你所化現的女子還貌美端正好幾千萬倍。與其相比,你不過像隻瞎眼的獼猴。」


然後,天神取出了粗細相同的檀木,問哪邊是頭?哪邊是尾?大臣父親答:「將檀木丟入水中,沉入水中的是根部,浮起來的是頭。」


最後,天神牽出兩匹身長、顏色相同的白馬,問說:「哪匹是母馬,哪匹又是小馬?」又是睿智的大臣父親,在兒子建造的地窖中給出了護衛國家的答案:「把兩匹馬牽到乾草前,若是母馬,一定會先讓小馬先吃。」


就這樣,國王一連解答出了天神給的九道難題,天神非常歡喜,賜給國王各種奇珍異寶,還承諾國王說:「我會庇護你的國土,不受外敵侵害。」說完就離開了。


國王龍心大悅,認為是大臣的功勞,化解了國難,於是召喚了大臣要封賞他,「多虧你的才智,守護了國家的平安,並獲得天神的餽贈。」


大臣卻恭敬地說:「其實這並不是臣的功勞,臣希望您能赦免我的罪過,讓臣能對您誠實稟告。」 


國王說:「即便有萬死之罪,我也會既往不咎,想說什麼儘管說吧!」


大臣向國王稟報:「其實,這一切的答案,皆不是臣想出來的,而是出自我那位年邁的父親。臣知道國家有令,要送老人出國境,但臣不忍心讓老父親在外餓死。所以臣冒犯國法,把父親藏在了地窖。懇請國王,能准許國民孝養老人。」

 

 

國王聽了不但不生氣,反而讚嘆大臣的孝心,親自侍奉大臣的父親為老師,並昭告天下:「從今後,若有國人遺棄老人,或不孝養父母、不敬師長,皆視為大罪!」

 

說完這個故事,佛陀說:「那位年老的父親,就是我;孝順的大臣,就是舍利弗;國王則是阿闍世王;而天神則是阿難。」

 

本故事出自《雜寶藏經‧棄老國緣》

 

佛在舍衛國。爾時世尊,而作是言:「恭敬宿老,有大利益:未曾聞事而得聞解,名稱遠達,智者所敬。」
 

諸比丘言:「如來世尊!而常讚嘆恭敬父母耆長宿老。」
 

佛言:「不但今日,我於過去無量劫中,恒恭敬父母耆長宿老。」


諸比丘白佛言:「過去恭敬,其事云何?」
 

佛言:「過去久遠,有國名棄老,彼國土中,有老人者,皆遠驅棄。有一大臣,其父年老,依如國法,應在駈遣。大臣孝順,心所不忍,乃深掘地,作一密屋,置父著中,隨時孝養。
 

爾時天神,捉持二蛇,著王殿上,而作是言:『若別雄雌汝國得安;若不別者,汝身及國,七日之後,悉當覆滅。』王聞是已,心懷懊惱,即與群臣,參議斯事,各自陳謝,稱不能別。即募國界,『誰能別者,厚加爵賞。』
 

大臣歸家,往問其父。父答子言:『此事易別。以細軟物,停蛇著上。其躁擾者,當知是雄;住不動者,當知是雌。』即如其言,果別雄雌。
 

天神復問言:『誰於睡者,名之為覺?誰於覺者,名之為睡?』王與群臣,復不能辯,復募國界,無能解者。
 

大臣問父:『此是何言?』父言:『此名學人。於諸凡夫,名為覺者;於諸羅漢,名之為睡。』即如其言以答。
 

天神又復問言:『此大白象,有幾斤兩?』群臣共議,無能知者,亦募國內,復不能知。
 

大臣問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畫水齊船深淺幾許;即以此船,量石著中,水沒齊畫,則知斤兩。』即以此智以答。
 

天神又復問言:『以一掬水,多於大海,誰能知之?』群臣共議,又不能解,又遍募問,都無知者。
 

大臣問父:『此是何語?』父言:『此語易解。若有人能信心清淨,以一掬水,施於佛僧及以父母、困厄病人,以此功德,數千萬劫,受福無窮。海水極多,不過一劫。推此言之,一掬之水,百千萬倍,多於大海。』即以此言,用答天神。
 

天神復化作餓人,連骸拄骨,而來問言:『世頗有人飢窮瘦苦劇於我不?』群臣思量,復不能答。
 

臣復以狀,往問於父,父即答言:『世間有人,慳貪嫉妬,不信三寶,不能供養父母師長,將來之世,墮餓鬼中,百千萬歲,不聞水穀之名,身如太山,腹如大谷,咽如細針,髮如錐刀,纏身至脚,舉動之時,支節火然。如此之人,劇汝飢苦,百千萬倍。』即以斯言,用答天神。
 

天神又復化作一人,手脚杻械,項復著鎖,身中火出,舉體燋爛,而又問言:『世頗有人苦劇我不?』君臣率爾,無知答者。
 

大臣復問其父,父即答言:『世間有人,不孝父母,逆害師長,叛於夫主,誹謗三尊,將來之世,墮於地獄,刀山劍樹,火車爐炭,陷河沸屎,刀道火道。如是眾苦,無量無邊,不可計數。以此方之,劇汝困苦,百千萬倍。』即如其言,以答天神。
 

天神又化作一女人,端政瓌瑋,踰於世人,而又問言:『世間頗有端政之人如我者不?』君臣默然,無能答者。
 

臣復問父,父時答言:『世間有人,信敬三寶,孝順父母,好施、忍辱、精進、持戒,得生天上,端政殊特,過於汝身,百千萬倍,以此方之,如瞎獼猴。』又以此言,以答天神。
 

天神又以一真檀木方直正等,又復問言:『何者是頭?』君臣智力,無能答者。
 

臣又問父,父答言:『易知。擲著水中,根者必沈,尾者必舉。』即以其言,用答天神。
 

天神又以二白騲馬,形色無異,而復問言:『誰母誰子?』君臣亦復無能答者。
 

復問其父,父答言:『與草令食,若是母者,必推草與子。』
 

如是所問,悉皆答之。天神歡喜,大遺國王珍琦財寶,而語王言:『汝今國土,我當擁護,令諸外敵不能侵害。』
 

王聞是已,極大踊悅,而問臣言:『為是自知?有人教汝?賴汝才智,國土獲安,既得珍寶,又許擁護,是汝之力。』臣答王言:『非臣之智,願施無畏,乃敢具陳。』王言:『設汝今有萬死之罪,猶尚不問,況小罪過。』臣白王言:『國有制令,不聽養老。臣有老父,不忍遣棄,冒犯王法,藏著地中。臣來應答,盡是父智,非臣之力。唯願大王!一切國土,還聽養老。』
 

王即嘆美,心生喜悅,奉養臣父,尊以為師,濟我國家一切人命,如此利益,非我所知。即便宣令,普告天下:『不聽棄老,仰令孝養。其有不孝父母,不敬師長,當加大罪。』
 

爾時父者,我身是也。爾時臣者,舍利弗是。爾時王者,阿闍世是。爾時天神,阿難是也。」

 

 

共思共學


 

現代社會科技進步飛快,幸運乘在時代浪潮上的年輕人,看到落在後頭慢吞吞跟隨變化腳步的老人,覺得老人什麼都不懂、不會,不由生起輕慢之心,言行舉止上缺乏敬老的態度。
 

但老人真的什麼都不懂、不會嗎?
 

即使我們的父母老去,但他們過去歲月歷練沉澱下的經驗累積,皆是無比珍貴的寶藏。更遑論父母對待我們的恩德,比山高比海深,值得我們用一生回報。現在的我們,不像棄老國故事中的大臣,須冒著違法的危險,才能夠孝養父母。然而對比之下,我們又是怎麼做的呢?是否有發自內心恭敬父母、感恩父母呢?
 

記得曾看過一則動畫短片,有兩對父母各自在他們的小孩前面說:「小心!你的前面有火。」
 

聽話的小孩於是事先準備了一桶水,澆熄了前面的火;沒聽取父母勸告的小孩則仍執己意地前行,也因此被火燒了。
 

後來,父母們說:「小心!前面有河。」聽話的小孩準備了船,安全地渡過了河;另一個小孩徒手想游過河時,差點溺了水。
 

再後來,父母們說:「小心!前面是懸崖。」聽話的小孩以長竿搭在懸崖上,安全地越過了懸崖;反觀另一個孩子,沒聽父母的勸,因而掉下了懸崖。 
 

〈棄老國緣〉這個公案告訴我們,家中的老人儘管已年老力衰了,我們仍可從他們的身上學習到很多充滿智慧的人生道理,他們或是言教、或是身教,指導著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上如何趨福避禍,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就像上述的短片一樣,如果我們能恭敬長者,聽取他們的寶貴提醒,或許我們人生能走得坦順一點。
 

我們在《廣論》中學到:「兼略開示具力業門,分四:一、福田;二、所依;三、事物;四、意樂。初中分三:三寶福田;二、僧伽福田;三、菩薩福田。今初、由福田門故力大者:謂於三寶、尊重、似尊、父母等所,於此雖無猛利意樂,略作損益,能得大福及大罪故。」父母親是福田門,對父母所做的任何一點善業與惡業,所得到的樂果與苦果,都是非常大的。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越遠大的目標,越要從自我修養做起。佛典故事專欄第一篇,聞法教室特別精選孝養父母的〈棄老國緣〉故事與大家分享,希望由尊敬師長、父母的基本準則開始,與大家共同學習。

 

核稿編輯:廖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