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識

【師心我心】侯淑貞:增一德、少一過,皆是善知識的功德

2022-10-06 | 聞法教室編輯室

遇見師父(編按:日常法師)之前,侯淑貞不覺得人生有什麼意義,從生至死,不過是在經歷不同的苦痛。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義,她開始閱讀佛書,同事見了,便邀請她一起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以下簡稱《廣論》),那年是1991年,當時福智的高雄學苑都還沒有成立。

 

開始聽師父講解《廣論》之後,她逐漸發現,長久以來困擾她的痛苦,皆源自於自己思維人生的角度有偏差,而師父就像一盞明燈,總能適時地引導她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真如老師說過,生命所有問題都能在《廣論》裡找到答案。」侯淑貞說:「只是,有時候我們不知道怎麼去找答案,但師父會用他的行動,告訴我們答案在哪裡。」

 

讓侯淑貞最敬佩的是,師父身體力行地實踐經典中的理路。早期侯淑貞在高雄帶研討班,當時班上有位同學罹患癌症,癌末藥石罔效、痛苦不堪。看到同學承受如此痛苦,侯淑貞既茫然又無助,不知道該如何幫助他,任何言語上的安慰在真實的苦痛前,感覺是那樣地蒼白無力。

 

這件事成為她心中無法釋懷的牽掛,在一次師父開示時,鼓起勇氣向師父啟白、求助。

 

師父像是看透她心中的糾結,開示道:「妳的確無法了解他痛苦和恐懼不安的程度,但妳要發願,眼前我無法解除你的痛苦,將來我一定要幫你解除痛苦。眼前妳可以盡心盡力關心他,為他倒杯水,問他要吃點什麼或幫他按按。只要能給他帶來一絲力量,就努力去做。」

 

師父的一番話,對侯淑貞來說猶如當頭棒喝,師父除了指導她眼下可以如何幫助、關懷他人之外,更指出從無限生命的角度,她該如何去施力,而不是僅僅糾結在眼前,徒然煩惱。

 

還有一次是,某一年在企業營,在師父開示後的提問時間,侯淑貞問了一個問題:「隨喜和得意,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源自於師父稍早前對企業營義工們稱讚:「這次營隊辦得很成功,大家都很歡喜,你們要好好地隨喜自己。」

 

侯淑貞聽了卻想到,不久前她在一個學校的教學研討會上分享「觀功念恩」的概念,得到在場所有老師的認同,令她十分滿足,覺得能讓這麼多人感到受用而開心不已,但同時內心又有一個聲音反問自己:「我現在的心情是隨喜,還是驕傲?」

 

「妳問得好極了!」師父讚賞了侯淑貞,明確地解釋:「『隨喜』是妳覺得功德是佛菩薩給的,而妳將功德用來供養佛菩薩,妳會隨喜自己有這樣的機會能夠參與、執行;『得意』是妳將功德占為己有,認為自己很厲害,因此得意洋洋,那便不是隨喜。」

 

一次又一次,有師父的教導,讓侯淑貞知道未來該往哪裡去,也知道該用什麼方法去面對生命,「我會把師父的教誡放到心裡去行持,即便眼前做不到,但我相信在無限生命中我一定會做到。」

 

年紀越大,她越能體會到師父教授的理路,是值得以生生世世的時間來思維與實踐的,「像師父教我們背書,將佛法的正知見種在我們心裡,這樣在往後的生命歲月中,這顆種子自然會散發出光彩。」

 

師父曾說過:「佛為了接引一切眾生,所以說種種法門,而且說種種法門他是徹底了解了才說出來,要了解這個法,他要花多少心血,你們曉得嗎?」

 

這段話,師父是說佛陀。但對於侯淑貞而言,師父也跟佛一樣,用生命所有徹底地理解佛法後,再費盡各種心思,一點一滴地說給我們聽。

 

 

侯淑貞


●  廣論母班:園區宗行1班
●  於高雄、鳳山當研討班長,在鳳山尚未有里仁時,每次帶班前先到高雄里仁載一車菜去教室賣,賣不完班幹部自己買,帶廣論班兼護持有機。
●  護持福聲採訪组義工,了解活動成辦的艱辛,珍惜所有能參與的機會。
●  2003年到園區當老師至65歲退休,但仍持續兼課,直至疫情前。
●  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師父開示:「教别人容易,教自已就要有天大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