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大的遺憾,就是和師父(編按:日常法師)的緣分太淺。」多年以後回憶起師父的音容笑貌,韓敬白仍滿是敬仰與懷念。
遇見師父前,韓敬白是一位成功的華人企業家。年輕時到美國打拚創業,數十年經營下來,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可是韓敬白並不快樂。直到開始學習《廣論》,或者說,直到遇見了師父,他的人生才開始不同。
當時,為了得到快樂,韓敬白已經接觸《廣論》一段時間,心境漸趨平和,也開始頻繁參加福智團體的各種活動,因此有了面見師父的機會。
韓敬白清楚記得,那天在加州長灘上,他和師兄師姐們分站兩邊,等待師父帶領大家進行放生儀式。韓敬白不是沒看過出家人,可當他看到一位瘦削的老比丘自遠方朝他們緩步走來的時候,不知怎地,他心裡冒出一個念頭:「這個人是為了救我,才會來到這個地方的。」那一刻,眼淚不自覺地流下,他就此發願要放下一切跟隨這位慈悲的長者。
那是師父最後一次來到南加州。
放生活動的隔天是八關齋戒,而後師父特別喊了韓敬白夫妻到面前來,親切地問:「你們在學佛上可有碰到什麼問題?」師父年事已大,體力上多有不及,仍願意承受著長途飛行的奔波勞累,遠赴美國東西兩岸傳揚佛法,並親自關懷每位學員。
韓敬白對佛法一知半解,問不出什麼深奧的問題,但看著師父慈悲的眼神,他突然脫口而出:「師父,弟子是一個嫉惡如仇、凡事都講求公平的人,可是弟子學了《廣論》之後,才了解到不能以自己的『公平』去衡量他人。」
師父彷彿看穿了韓敬白懺悔言語下的一絲不甘心,笑一笑說:「所謂『公平』,要看從什麼角度出發。」
那一句話,讓韓敬白豁然開朗。他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看待事物的對錯,過於剛愎自用,就如師父說的,他認為公平之事,對他人來說又何嘗公平?
和師父的短暫相處時光中,韓敬白收穫甚豐,連用餐的一點小事,都讓韓敬白觀察到師父的偉大之處。
當時出自於對師長的禮敬,師兄師姐們準備了許多佳餚,甚至貼心地思考到每個人的用餐喜好不同,特地佈置成自助餐的形式,任人隨意取用。只是當他們邀請師父入場取餐時,卻見師父語氣和緩地說道:「你們如果再準備這麼多吃的,下次我就不來了。」
師父並沒有責備他們,但明顯露出了不認同的神色,韓敬白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有必要這麼嚴肅嗎?可轉念一想,師父這是在教導他們啊!這不只是師父簡樸節約的表現,更是身體力行地叮囑他們:與其為他準備這麼豐盛的料理,不如把心思放在佛法上,更令他開心。
師父自始至終都一心為弟子著想,即使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也不例外。
在師父的引領下,韓敬白與佛法更加相應,於是下了一個決定,他毅然決然地結束了美國的事業,回台灣投入法人事業,追隨師父學法。韓敬白回到台灣不久,立即參加了鳳山寺體驗營,其實韓敬白對此有些羞赧,他和幾位歸國的弟子都是功成名就的中年人了,怎麼年紀一大把了還來參加營隊?但這短短的七天,卻教韓敬白更加領會到師父的恩德。
當時師父的身體已經很虛弱了,但師父仍然關顧他們的學習狀況,就算師父話說得不多,他的每一個眼神和話語,還是滿滿的關懷,彷彿在對韓敬白說:「只要你願意,我將生生世世陪伴你。」為韓敬白的修行道路給予了最大的支撐和信心。
不久後,師父圓寂了,距離韓敬白回台不過一年多。
雖然知道師父以無限生命的角度在陪伴著他,但和師父之間的緣淺,還是讓韓敬白非常難過,如果他能早一些學法,如果他能更早跟著師父學習,是不是年輕時就不會培養出那麼多不好的習氣,可以得到更多的正知見?
無論如何,韓敬白都慶幸能夠遇到《廣論》,才能夠覺知自己的問題。「師父改變了我的下半生,讓我重新看見人生的價值。」如今,佛法讓韓敬白找到了快樂的方式,他找到了一個正確的方法,透過佛法離苦得樂,此生發願努力修行,在下一世能夠早點遇見師父,做師父的弟子,「這是我最大的動力。」
韓敬白
|
有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