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教室,心光廣論班(以下簡稱「心光班」)讚頌團的團員正在林桃英老師的指導下,唱出內心與佛法的相應……從心光班的學習,再到讚頌團的供養,這群看不見的人,從佛法中汲取了平靜和力量,這是由蘇建銘、曾美雲、林桃英老師,及三十多位義工用心護持的小小天地。
二十多年前的種子,開出美麗的花朵──心光一班班長蘇建銘
心光一班班長蘇建銘,可說是整個心光班的支柱。
蘇建銘是一名精神科醫生,但他也是名生活在黑暗中的視障同胞,許多見過蘇建銘的人,常常會驚訝他的行動自如,完全不似一個盲者。
蘇建銘不是一開始就看不見的,他也曾經做為一個明眼人看過二十多年的風景,醫科畢業擁有大好前途,卻因一場車禍失去了視力,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
乍然失明,蘇建銘難免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產生懷疑,當時經過一陣子的思考,他抉擇了佛法。在此之前,蘇建銘於求學時期就接觸了佛法,只是沒有深入了解,而在他需要探索生命的價值時,佛法自然而然地重回他的人生中,對他伸出了援手。
不過幾年,蘇建銘便重新站起來,不僅進入了研討班,見到了師父,還擔起了廣論班班長的責任,而師父對蘇建銘的期許,在他的心裡落地生根,直到二十年後開出了美麗的花朵,心光班就此誕生。
回想過去,一切自有因緣,而蘇建銘二十年來的積累,諸如學習點字、獨立生活與工作、巡迴演講、帶《廣論》研討,乃至親身投入各種義工,以及在精神科從事心理治療……在後來心光班建立後,成為了最寶貴的經驗。
想當年,師父叮囑蘇建銘學點字,蘇建銘以為可以增加念力,卻不想師父說道:「不對,這不是要增加你的念力。學點字是要你去接觸視障者,帶盲人研討班,未來的路也會比較寬廣。」蘇建銘還疑惑,他自己好好學習佛法便是,怎麼會需要去帶領視障者呢?原來,師父要他先走出一條路。
其實蘇建銘剛開始接觸視障者,發現他們比起學《廣論》,更在乎生活。何況當時沒有工作、還在學習定向行動的蘇建銘,對這些人而言,是沒有號召力的。
現在,蘇建銘已是心光班最好的招牌,很多視障朋友聽到了蘇建銘的名字,就會願意敞開心胸,慢慢地加入心光班的活動,也踏入學習《廣論》的行列。
主持心光班,蘇建銘認為最大的收穫是自己生命對《廣論》的認識,又更加深了,他做為一個學佛者,也是一個傳遞者,看著越來越多人能與師父相應,繼而成長,蘇建銘便覺所有付出都值得了。
你的人生大哉問,變成了我的──心光二班班長曾美雲
和蘇建銘一起從零開始,將心光班組建起來的,是他最好的搭擋,――他的太太曾美雲。
曾美雲是蘇建銘的大學學妹,兩人在求學時相識相戀,後來蘇建銘出了車禍,曾美雲不離不棄,陪著他走了過來。當時蘇建銘自佛法中尋找人生的答案,曾美雲就帶著他全台到處參訪,並到佛陀教育基金會借淨土念佛的錄音帶來聽。
由於日常師父也開示了「念佛法要」、「持戒念佛」等淨土相關開示,因此兩人就對師父開示中提到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產生渴仰之心,於是請了160卷的錄音帶回家聆聽,得知有廣論研討班後,進而踏上了每週參與研討班的學習之路。
對此,蘇建銘說:「學習《廣論》,美雲最初更多的是一份照顧陪同我的責任,但她有自己的成長,我們各自以不同的方法進入佛法,相互給予尊重,這就夠了。」
曾美雲也不否認,她跟隨蘇建銘的腳步學習《廣論》,進入福智,卻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我是一個反應比較慢,個性也比較靜默的人,參加廣論班,又在法人內承擔了一些工作,練習與人互動的能力,這是學習,也是歷練。」曾美雲也沒想到,從小文靜害羞的她,會參與那麼多法人單位的草創階段,從青少年班、慈心基金會理念推動、福智中小學衛生組,到向日葵慈善協會的敬老事業等,每個單位都教會曾美雲不同的事,奠基了她豐富的經驗,最後在心光班的整合上得以發揮。
不同於蘇建銘一心讚頌,曾美雲廣泛地接觸各個法人事業體,這對夫妻,一個具有深度,一個具有廣度,因為思考方式的差異性,兩人偶爾會在心光班的運作上意見不同,但每個人帶班的風格本來就不太一樣,曾美雲認為這並不是一件壞事,「我們要將各自的風格融入到心光班這個大團隊,越來越多人參與共學,才能呈現心光班完整的面相。」
心光班創立初期,曾美雲承擔了許多義工運作的事務,更像是一個輔助和執行的角色。做為蘇建銘的妻子,她能輕易獲得視障者的信任,同時,她更能體會視障者的需求,這讓她建立心光班義工制度時,是那樣周到細心,「視障朋友的心中有一個距離,他們會和明眼人保持那個距離,我一說我的先生是蘇建銘,他們立刻就會放開心胸。」曾美雲笑著說:「他們特別願意去幫助、接納『自己人』。」
成立心光二班的時候,是曾美雲疲憊的一年,連軸轉似地陀螺似地忙碌於工作和育兒的生活中,還需照顧心光班的大小事,但即使如此,在如得法師和蘇建銘的支持下,曾美雲仍勇敢接下了心光二班班長一職。
於此同時,曾美雲也沒放下心光一班的事務,對她來說,心光班是一個整體,法師也鼓勵她可以繼續往中南部推動心光班,或許曾美雲一開始沒有想過,但她總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去做。2021年2月,心光三班在嘉義開班;此外,陸陸續續也有海外視障學員,透過網路向心光班尋求幫助,曾美雲都不吝分享資源。
問曾美雲未來還想再做什麼,她立即提起視障者老年安養的問題,現有的安養院環境對視障者的行動有諸多限制,曾美雲關注到這個議題,一直牢牢地記在心上,等待著機會去實行。
雖然對師父許下承諾的是蘇建銘,不知不覺中,曾美雲已將心光班的大小事都當成了自己的人生課題,她在想,從前大概發過這樣的宿願,才會這麼甘之如飴吧。
用心唱出生命的歌聲──心光讚頌團指導老師林桃英
「來,你摸我的嘴,嘴巴張多大。」林桃英放任學員用手摸索她的五官口型,「你試試看,嘴巴再張大一點,對。」
在憶師恩法會上聽了心光班的介紹深受感動,於是在蘇建銘的邀請下,曾指導多個合唱團的林桃英,欣然應允教導心光讚頌團的視障朋友們學習讚頌,然而在與學員相處下,林桃英心有感悟,「我常常覺得不是我在『教』他們,而是我跟他們學生命碰到困境時的處理方式。」
學員們不因看不見而有所懈怠,在上課之前,都會先反覆聽過新曲的音檔,聽熟了後,林桃英會一個字一個字地教他們讀,並且帶領他們理解歌詞的意境,「只要他們理解了歌詞的意思,就很容易投入感情,因為他們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心,而我們說讚頌就是要用心去唱。」
林桃英將學員們當作朋友,帶他們去表演,跟他們一塊出遊,在發現學員臉色不對,便會立刻上前關心,和他們分享心事。林桃英說,在心光讚頌團上課,最重要的就是和學員聊天,要心無罣礙,才能唱出好的歌聲。
「心光班的學員們都很珍惜每一次的表演機會。」林桃英說,「我們會將每次的歌唱都視作一次供養,以最虔誠恭敬歡喜的心供養上師三寶。
說起心光讚頌團,林桃英引以為傲。佛法讓他們的人生有了交集,他們相互學習,以歌聲交流,正是因為用心唱出了生命的聲音,他們的歌聲才能夠在每一次的演唱中,感動聆聽的人。
蘇建銘、曾美雲和林桃英,都是有故事的人,他們帶著他們的故事,來到心光班,牽起一雙雙的手,黑暗中,我們將並肩同行,以心中的微光,寫下更美好的生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