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專欄

蔡纓勳專欄|滴血化作菩提樹,禮塔爾寺栴檀樹記

2020-02-12 | 蔡纓勳

那天,2013 年暑假的一個日子,一行約 30 人再度朝禮塔爾寺。


禮塔爾寺,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一棵充滿傳奇性、故事性與啟發性的栴檀樹。


今天我們在大金瓦殿前所見到的栴檀樹,並非直接就是當年宗喀巴大師臍帶血所長出來的那棵栴檀樹,葉面上烙印著獅子吼佛佛像的栴檀樹。而是延生自本尊的化身栴檀樹。本尊化身,不即不離,一而二,二而一。

 

大金瓦殿前的栴檀樹,是塔爾寺精神的象徵。照片提供:蔡纓勳

 

話說元順帝至正十七年(歲次丁酉,公元 1357 年),十月二十五日那天晚上。能仁第二的宗大師降生於青海湟中,其臍帶血滴落處,後來長出一棵白栴檀樹,枝葉繁茂,越長越多,多到一般說有十萬萬片之多(一般作古本栴檀,古本就是十萬萬的藏語音譯)。而且,每一片葉子上自然顯現出一尊獅子吼佛聖像或者是文殊心咒。

 

相傳 1379 年,大師二十三歲時,由於離家赴藏學法多年未歸,其母年老思兒心切,捎信及一縷白髮給他,希望大師回家見一面。但大師為學法及宣弘佛教,以為回家無益,給母親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畫成的自畫像和獅子吼佛佛像;並在信中說,若能在其出生處用十萬身獅子吼佛佛像和栴檀樹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見面一樣。

 

當大師的母親展開這張大師自畫像時,畫像竟然開口叫聲:「阿媽!(西藏人稱呼母親叫阿媽,也就是媽媽的意思)」大師的母親看到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大為驚異,一時生起無量的敬信心與歡喜心,覺得這跟大師親自回來沒有兩樣,思念之心也就平息了。母親與信眾並按大師的意願,建了一座蓮聚塔(取釋迦牟尼出生之時步步生蓮的典故)。後又以純銀包裹,施以金粉,鑲以寶石,遂稱大銀塔。為蔽蔭此塔,又建造了一座莊嚴的殿堂,用黃金覆頂,就是今天的大金瓦殿了。

 

攝於 2012 年寒冬。正值塔爾寺陰曆九月的法會,信眾鼎沸。仰望著栴檀樹,乾枯的葉子蘊涵著一種禪意與生機,像大師以另一種面貌來攝受、加持眾生。照片提供:蔡纓勳

 

這棵栴檀樹的本尊,被覆蓋於銀塔下,有人懷疑是否還活著?2006 年秋,我第一次來禮塔爾寺,聽寺內導覽說,年初時,一批國科院的專家學者組團來作研究調查,曾經打開觀察這棵栴檀樹是否還活著?結果證明這棵栴檀樹還活著;而且,其根竄出外面長成目前殿前鐵欄杆內大家所見到的這棵翠綠的栴檀樹。

 

化身的栴檀樹,春夏枝繁葉茂,翠綠端嚴,神韻無限;寒冬則順著緣起而葉枯葉落,枝枒乾澀,收斂其生機,充滿一份禪意。每次來訪,看著無數的信眾熙攘來往,沐浴於大師莊嚴、聖潔、清淨祥和的法蔭下,想像大師端作法台,弘演經論的殊勝神采。

 

寺主仁波切贈送的乾枯的栴檀樹碎葉片,彌足珍貴。照片提供:蔡纓勳

 

今日栴檀的葉片,已不復見到獅子吼佛像或是文殊心咒,但是每飄落一片,就很快的被信眾撿走,栴檀樹的週圍總是潔淨無比。我曾經跟寺主仁波切祈求,可否送給我們幾片葉子,寺主很歡喜的答應,請侍者拿了一些給我們。所謂一些,就是幾片完整的葉片,加上幾片零碎不完整的枯葉,但也覺得彌覺珍貴,恭敬地把它請回家,放在透明的塑膠罐裡,不時瞻仰、回味與憶念。一次看,一次感動,一次感恩。

 

除了跟寺主仁波切祈求栴檀葉片,每次來訪塔爾寺,都會去供養寺主,祈請開示。記得 2013 年暑假一趟,仁波切對我們開示,修行中,發心很重要,發心就是發菩提心,修行就是要成佛,成佛的因就是菩提心,不是為了要成名、贏得讚賞或追求財富。因此學習發菩提心很重要。有發菩提心,做任何事情,效果自然彰顯,無發心,便談不上效果。在世間,我們往往有很多慾望,我們無法一下子斷除,但是可以練習不斷減少,降低慾望。開示後,仁波切為我們加持,大家輪流供養自己帶來的哈達和紅包,結束一趟的朝聖。
 


塔爾寺朝聖精選攝影照片

 

塔爾寺的側門,專供藏胞進出的一道門。照片提供:蔡纓勳
塔爾寺的廣場。照片提供:蔡纓勳
向塔爾寺寺主宗康仁波切報告在台灣學習《廣論》的心得,並恭聽開示。照片提供:蔡纓勳
酥油花,用酥油所作的種種宗教藝術作品,是塔爾寺三寶之一,年年僧侶多有展示作品,令人禮讚與驚艷。照片提供:蔡纓勳
辨經,辨出般若花。塔爾寺九間殿前的廣場,是辨經的場所。照片提供:蔡纓勳
塔爾寺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