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士心語 §
自從看到爸爸對爺爺奶奶毫無保留的付出,他的孝心感動了我,也激勵了我承擔起照護的孝行,讓我心甘情願挺身相伴。而我們全家人也因此團結一心,互相鼓勵、支持著彼此。
—張齊顯
「啊!已經7點,得趕快叫爺爺奶奶起床了!」因為太過專注於準備期中考,居然完全忘記時間。我連忙放下手上的課本,緊壓額頭兩側的太陽穴,試圖讓自己保持清醒。「奶奶,起床了喔!」輕聲喚醒熟睡的奶奶,扶著她慢慢走到廁所;再走向另一個房間叫起爺爺。
我走進廚房,一邊準備兩個老人家的早餐,一邊也抓緊時間再瞄一下筆記。即使在期中考前的緊張時刻,獨自跟高齡的爺爺奶奶同住,必須要完成的事仍一件不能少。「拜託!希望半夜準備的重點等下都考出來。」我默默在心中期許著並深吸了一口氣。
當初會承擔起照顧失智的奶奶和高齡93歲的爺爺的責任,是因為看到身體不好的爸爸,在照顧老人家時越來越吃力,因不忍爸爸的辛勞,所以考上大學後,沒有猶豫太久,我便自告奮勇提出要搬到爺爺奶奶家,照顧他們兩個老人家的想法。
但實際搬來和他們同住後,才發現照護並沒有想中的容易。
失智的奶奶,多數事情都須由旁人協助,照料上相當費神。而爺爺雖然還能夠正常溝通,但個性大男人的他不懂得配合別人,衛生習慣也不好,所以每次幫他善後,總是站衝擊我的理智線。因此剛搬來和他們住的初期,我的心情時常都是煩躁不安的。
有了照顧爺爺奶奶的責任,我因而沒有辦法像其他同學一樣,早上可以自在地在床上賴到最後一刻再去學校;到了晚上更要特別留意鄰房的動靜,以免意外發生。會需要這麼謹慎是因為有次爺爺在睡著後不小心摔下床,結果撞得滿臉都是血,從這個意外發生之後,我始終不敢睡得太沉,好讓自己能隨時提高警覺,若有任何狀況才能在第一時間趕到,以免再次發生憾事。
而長時間的照護,除了因高度專注導致的疲憊感,老人家難以掌握的情緒,也帶給我莫大的壓力。
有陣子我時常頹廢在家,什麼事都不想做,只是漫無目的地滑手機、打線上遊戲,累了就躺回床上睡覺,把照顧爺爺奶奶的擔子通通丟在一旁。或許是理解我心裡的累,爸爸一句話也沒說,馬上就趕來自己做完照顧的事項。
不過在一個人冷靜後,我反覆思考著最初做這個決定的心意,這才終於發覺到自己的問題所在:當下的我只是把眼前不想做的事,都丟回給爸爸而已,而當初我不就是因為不想要他那麼辛苦,才主動提出要幫忙的嗎?
想到這裡,腦海忽然浮現以前在《論語》中讀過的一段話:「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如果奉養長輩少了恭敬心,又跟養狗馬等動物有什麼差別呢?在上小學前,我和爺爺奶奶同住,是由他們照顧長大的。不過上了國中後,我仍時不時會回去走走,當然爺爺奶奶看到孫子回來總是很開心的,所以久而久之定時回去探望他們就成為一種習慣。
因為從小和爺爺奶奶培養出的深厚情感,所以在得知他們老了需要照顧時,我便責無旁貸將照顧他們當作是自己的責任。
印象中的爺爺總是不苟言笑,小時候我們之間充滿距離感。但現在每當我因參加營隊或出外遊玩不在家時,他總會掛念著我,不斷問家人我去哪了,什麼時候會回家?雖然他不曾將愛說出口,但我知道他始終都把我放在心上。
如果說和爺爺之間存在著距離,那我和奶奶之間就幾乎是沒有隔閡的。我們的感情非常好,在她還沒失智前我時常陪她聊天,過去她常跟我抱怨,嘮叨不停,但現在的她似乎開朗多了,會笑著唱歌、開心地大力拍手。我坐在奶奶身旁,教她做防止肌肉萎縮的運動、陪著她玩。但與其說是陪她玩、逗她開心,更像是娛樂我自己,輕輕地摸摸奶奶的鼻子,搓搓她的臉;奶奶不想講話的時候,會皺起眉頭,我就慢慢把她的眉頭推開,希望她不要心情不好,把奶奶變成一位可愛的小玩伴。我很喜歡莊子談到孝的概念──「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親人間的相處在任何地方都讓對方感受到親愛之情,就是最好的孝順。
跟爺爺奶奶同住,處理他們的大小事,仍舊會發生委屈和疲累。幸運的是,朋友們都會聽我抒發心情的鬱悶,全家人更和我一起分擔了照顧責任。在我去學校上課的中午,爸爸會帶著剛煮好的熱騰騰午餐去關心爺爺奶奶,讓他們不會有獨自在家的孤單感;妹妹和哥哥只要有空,也會一起來幫忙照顧爺爺奶奶。每次只要我在照顧時遇到瓶頸,到家裡的Line群組小小抱怨,看到媽媽傳來的加油打氣訊息,就會讓我覺得自己的付出是被理解的,也更有力量繼續堅持陪伴。
其實以前我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長輩的照顧者,是因為看到爸爸對爺爺奶奶毫無保留的孝順,讓我心甘情願挺身相伴,連帶哥哥和妹妹也會給予支援,全家人因此合在一起相互幫忙,全力支持著彼此。家人是我敢於承擔的勇氣泉源,也希望我們的用心陪伴能給予爺爺奶奶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