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路上

心之勇士藍英哲:潔他者牙,鍛自發心

2022-03-08 | 聞法教室編輯室

§ 勇士心語 §

我清除的是他們牙齒上的污垢與病根,而他們則是給予我機會,清除自心的雜染與無明。當我嘗試靠近他們的心,想要幫助他們的時候,實際上他們的心也都在幫忙我,淨化我的發心。
─藍英哲


每當有人問我,為什麼多年來願意堅持每週從屏東前往台東,進入監獄為受刑人看診,我永遠回答兩個字:「發心。」

 

從不知道什麼是發心,到逐漸了解發心的重要性,進而開始在生命的每一刻練習純淨的發心,這樣一個朝著光明前行的方向,都是因為跟師父相遇。

 

那是1997年的春天,法王達賴喇嘛首度來台,我和太太受南海寺法師的邀請,參加了法王的灌頂法會,之後我們隨眾一起去鳳山寺。我們到達時早已夜幕低垂,隱隱有些涼意,但是當法王與師父走過我的眼前,兩位智者散發出的親切、莊嚴與祥和,令人感到如沐春風,就像花開時節的空氣一般溫煦,瞬間驅散了我身心上的涼意。

 

這種感覺我從未在其他人身上感受到,也讓我不禁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夠成就如此非凡的生命?因此灌頂法會後不久,我正式開始學習《廣論》。

 

《廣論》,解答了我內心一直以來難以根除的疑惑與痛苦──無常。

 

在旁人眼中,我的人生一帆風順──學業順利、家庭美滿,甚至有一個成功的事業。看似幸福的我,卻因為「死亡」,而深受困擾,更曾在至親的去世時悲傷到難以自拔,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

 

種種的無常令我痛苦,面對生命的各種苦痛與變動,我總覺得這是一個又一個難以掙脫的深坑,只能不斷地爬起又摔落;直到接觸《廣論》,我才知道苦根是可以徹底拔除的。只要有一個大乘的發心,惜時如金,造作更多良善的業,就有機會幫助自己在無限生命中真實地離苦得樂。

 

即使如此,發心卻是說起來簡單、練起來難!往往總是需要再三思量,才發現內心依然緣在成敗上。儘管我總躊躇不前,找不到方向,師父卻始終堅定不移地照亮著前方的路,引領著我前行,也是因為師父,才讓我決定投入團體的事業,為眾生貢獻一份心力。

 

1999年時,師父與藍英哲(師父右後方者)等義工合照。照片提供:藍英哲


策勵我改變的契機,是在一次的皈依法會中。當時師父已然病重,卻堅持出來為大眾開示,或是露面與大家打招呼。作為護持義工,看見師父在身體如此不適的狀況下,依舊擔負著饒益眾生的信念,我內心十分慚愧:明明口口聲聲說著要生生世世追隨師父,要發大乘心為利一切有情,但卻在多次有更大的承擔的機會來到眼前時,猶豫著不敢投入。

 

法會當天,我腦中那個「我怎麼可以騙師父」的聲音不斷縈繞著,因此我下定決心,發願要承擔更多能夠作師所喜、饒益眾生的事業。這促使我加入法人,後來又加入旗山的慈悅聯合診所,得以就近關顧南海寺法師的身體健康,也才有機會成立福智的醫療聯誼會,期盼可以接引更多醫療人員進來服務。

 

這些過程中,不是不累,也不是沒有過掙扎,但我都期勉自己,勿忘師長教導我們的「發心」。

 

而在一次醫療聯誼會成辦的醫事人員生命成長營中,我與學員交流的過程中,得知台東的泰源技能訓練所需要牙醫幫忙看診。那裡醫療資源缺乏,受刑人往往需等待三個月以上才能接受治療。

 

我心裡想,既然本來就會造訪泰源部落為民眾義診,那就順道去技能訓練所幫忙看看吧,而且如果有機會與受刑人接觸,或許不只解決他們身體上的病痛,還有機會能夠關心、鼓勵這群受刑人。我希望能夠在治療的過程中,將佛法的理路帶給他們。

 

泰源部落義診。照片提供:藍英哲


儘管想得美好,然而六年多來的診療,卻產生了各式各樣的逆境:長途距離奔波的疲憊、醫療人員的缺乏,甚至還曾經被受刑人提起告訴……這些逆境帶來的身心壓力,難免使我想怪罪他人,萌生退意。有時候,我甚至無法入眠,內心反覆思考著:我是為了什麼才替這些受刑人看診的?

 

一遍又一遍的思考,讓我明白儘管看似是我在幫助這些受刑人,但他們何嘗不也是在幫助我?我清除的是他們牙齒上的污垢與病根,而他們則是給予我機會,清除自心的雜染與無明。當我嘗試靠近他們的心,想要幫助他們的時候,實際上他們的心也都在幫忙我,淨化我的發心。

 

「我幫你清乾淨了喔!不要再染黑了。」替一位戒菸半年的受刑人清完菸垢後,我發自內心地鼓勵他。或許是聽出我話中的雙關意味,離開之前,他轉過身來向我鞠躬。這樣的人,即便不多,但只要有人因此願意戒除惡習、選擇向上一步,對我來說都是很珍貴的鼓勵。

 

不知不覺,我幫受刑人看診的日子已經過了六年半,逝者如斯,時光不斷地遞進著,但我已不徬徨、害怕,因為我確信,只要跟隨著師長,在歲月的洗鍊下,這顆發心,必能更加潔淨、純粹。

 

採訪後記:
藍英哲醫師從2015年開始,除了在泰源技訓所看診外,後受台東另外一間東成技訓所之請託,也會固定過去幫忙看診;因為台東醫療資源的缺乏,為了消化看診量,藍醫師從每週一日,漸漸到現在固定每週三天都在台東幫忙看診,就這麼持續至今。

 

「那時候就想說反正一趟路過去都那麼遠了,就努力多看一點。」藍醫師道來一路上看診的歷程,口氣謙卑平和,但這顆發心,著實讓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