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

監獄廣論班|永懷護持初心,楊韶如的教誨志工甘苦談

2020-05-12 | 聞法教室編輯室

「我曾經關懷過大概五、六位從監所出來的更生人,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有一位蔡同學,他出來後我們不定時就會關心他,有幾個月跟他失聯了,後來透過屏東監獄的教誨師,才知道他因為吸毒過量往生了。沒有成功幫到他,對我來說…真的…我很愧疚…」談到這段往事,屏東監獄廣論班護持志工楊韶如眼淚瞬間潰堤,哽咽說出的語句中,滿是對受刑人的關心與無力。

 

自2015年開始到監獄教學,她原本是受朋友認識的教誨師所託,發揮其舞蹈專業,擔任屏東監獄太鼓班的肢體訓練老師,但在教學過程中,她發現這些同學其實很聰明,學習力也很強,因此在高雄文教同修的接引下,她與幾位同修開始了太鼓班讀書會教化的專案,教舞蹈之餘,也協助這些同學們面對人生的課題。

 

不過,她坦言,雖有滿腔熱情,但在過程中,她發現教化工作需要的並不只是熱情,還有專業知識及實務經驗,因此在護持過程中,她也曾經歷不少挫敗和困難。將近一個半小時的訪談裡,她從入監教學的回憶談起,與我們分享了五年來的種種美好與艱辛。

 

避免教條式勸說,她靠真心相待感動受刑人
屏東監獄是全台八大監獄之一,在裡頭服刑的幾乎都是刑期七年以上的重刑犯,楊韶如表示,一開始在獄中舉辦的讀書會大概持續一年,這段時間裡,她與高雄文教的同修們用家人般的真心來關懷讀書會的同學,也會依據他們在聯絡簿反映的問題來提供協助。在這護持團隊鼎力合作下,學生的學習成果良好,太鼓班很快就成了屏東監獄中的行為楷模。

 

邀請簡妙津老師到屏東監獄太鼓班讀書會進行觀功念恩專題演講。照片提供:楊韶如

 

從教學經驗中,她發現想讓監內同學接納課程,關鍵在於老師的教學態度。在教學時,應該避免帶著由上而下的「拯救心態」或者教條式的強硬規定,真心相待,才可能讓同學卸下心防來聽講。她舉例,進監教學的初期適逢母親節,她透過討論親情關係來傳達「念恩」的觀念,由於當時她自己也疲於照顧年老的父母,想到當時自己碰上的種種擔憂與疲憊,講著講著竟然就哭了。

 

她表示,這個突發意外雖然讓同學們有點嚇到,但她也發現,經過這件事,同學們似乎感受到她從事教化工作的真心與坦誠相對,越來越願意和她互動,也願意接受她的關懷,這讓她更深刻感受到真誠相待的重要。

 

這一年的上課狀況非常好,不過在這個為期一年的專案結束後,其他老師都因為須護持其他項目而無法繼續教學,只剩下她一人堅守這份重責大任。

 

獨立承擔教化重任,加上照顧老父母的壓力,她在這段時間可說是蠟燭兩頭燒。不過,最讓她難受的並非身體的勞累,而是同學們的學習效果在這段時間內,因為無法得到與過去(五人教學團隊)一樣的完善陪伴,所以變得不如以往。此外,團隊的士氣也因為新舊生來來去去而降低了。

 

一開始抱著滿腔熱血投入監獄教化工作,但在這段時期,她逐漸感受到教化工作並非只有熱情就夠,陪伴者是否能放下「我尊你卑」的心態、教化內容是否能夠讓監內同學有「歡喜心」又「入心」,更是觀察教化結果的重要指標。

 

高雄監獄廣論班上課情況。班長:陳益華(右一站立者);副班長:林世民(右二站立者)。照片提供:監獄廣論班

 

受刑人獄中悔悟不容易,出獄又是另一個難題
在楊韶如看來,教化的困難可分為「獄中」與「出獄後」兩階段。首先,全台51所監獄裡,各類教化課程其實從來不缺,但受刑人出監後的「回籠率」還是居高不下。為什麼?楊韶如認為,教化課程流於形式,內容沒有真正進入到同學們的內心深處,是教化工作很難看見成效的關鍵原因之一。

 

下一個階段,則是出獄後是否被社會與家庭接納,以及是否能遠離毒品。在屏東監獄中,大多數的受刑人都曾牽扯上毒品,像一級毒品海洛因,就是出了名的難戒斷。當受刑人在獄中沒有因為教化課程而真心悔悟,出獄後又因為社會、職場甚至家人的排擠而走投無路,就很容易再因為毒癮發作而踏上歧途,最終被關回監獄。更甚者,即便在獄中真心懺悔了,只要出獄後沒有受到適當的、足夠的支持,仍可能再次踏上毒品這條不歸路。

 

她坦言,從她的經驗看來,能夠成功走上正途的人很少,多數的人還是會因為種種挫敗而無路可去,並且再次受到毒品危害,輕則被送回監獄,重則失去性命。

 

她不只從事監獄內的教化工作,也曾持續關懷幾個假釋出獄的太鼓班更生同學。她分享,自己曾關懷一位假釋出獄的「蔡同學」,原本都有保持聯繫,不過失聯了幾個月後,她從屏東監獄教誨師口中得知他因為吸食過量毒品而過世了。說到這,她突然啜泣了起來:「我記得有一次,應該是他走之前一、兩個月有打電話給我,他說老師我好苦…」碰上更生人訴說求職與經濟上的困難時,她雖然心疼、心痛,但當時自己能力實在有限,並沒有太多資源能幫忙,只能在電話中不斷安慰、鼓勵對方,她說:「沒有能力幫到他,對我來說…真的…我很愧疚…」

 

進行監獄中的教化工作越久,她在累積經驗與能力的同時,也逐步體會到教化課程效果,或許並沒有想像中大,很多時候付出並不等於收穫。

 

贈書搭配活動,讓教材發揮實際效用
不只課程上久了可能流於形式,楊韶如也指出,受刑人在獄中可以閱讀經過審核的各類書籍以及收看電視新聞台,多數人喜歡閱讀輕鬆一點的書籍,這也導致宗教團體的贈書很多時候只是被擺在一旁,根本沒人要看。不只造成浪費,也徒增監所人員困擾。來自各界的善心很多,但如何讓這些課程和書籍發揮作用呢?

 

她分享,去年暑假福智文教基金會結合團體內各單位與企業贊助,在高雄的明陽中學,也就是供16歲以下犯罪青少年就讀的矯治學校,舉辦了關於《希望新生》的徵文比賽,邀請學生們讀完之後選擇一篇撰寫心得,此外,也有硬筆抄寫徵稿與繪畫徵稿,結合獎金與獎品制度,希望提高學生參與的意願。

 

原本他們擔心書籍內容太過艱深,特地選出十篇比較簡單的章節,讓有意願參與的學生參考閱讀,結果不只收件數高過預期,學生選的竟然大多不是他們推薦的篇章,「這更好啊,表示他們有真的認真去看,所以這樣的贈書活動才是有幫助的。」

 

監獄廣論班到明陽中學贈送《希望‧新生2【心之勇士】》。照片提供:監獄廣論班

 

從經驗中觀察並找出問題的解方,楊韶如持續尋求方法,提高監內同學的學習成效。另外,她也分享,雖然前面幾年推展過程很辛苦,但自從三年前法律人赴P島請法時,由真如老師正式決議推動監獄廣論班,加上性承法師努力地帶領,此後,順緣隨著師長加持泉湧而出,目前監廣班的事務逐漸走上軌道。

 

原本擔心難以在監所開課,現在反而倒過來,有時必須踩煞車。監廣班開課機會雖然增加許多(目前在高屏地區,福智已進入五個監所成立讀書會或廣論班),但護持監廣班的幹部卻有人力不足的狀況,她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有志同修一起投入。

 

中途一度想放棄,她自省:凡事問因,不強求果
回顧護持以來的經歷,楊韶如表示,起初她只是靠著一股想助人的熱情投入教化工作,沒想到過程比想像中更艱困,除了曾因為不熟悉監獄法規,犯下不少錯誤外,部份上過教化課程的同學在假釋出獄後再度犯錯,甚至再度入獄,也讓她對於自己的付出產生懷疑。

 

在專業能力與對法規的了解方面,她透過參與監所的培訓課程來主動加強。而在教化效果不顯著這件事上,她則努力保持護持初衷,並且不斷隨喜自己,告訴自己「種因就好」,別強求果。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轉眼就過了五個年頭。

 

2018年法師到屏東監獄讀書會進行關懷。照片提供:監獄廣論班

 

除了造福他人,她認為自己也在這過程中成長不少:「你說監內同學不聽話,反觀我們自己,我們有聽話嗎?好像也沒有。定課做一做又懶散回去了,但師長也沒放棄過我們,投入教化工作後對這塊的體悟又更深了。」她感恩師長的不離不棄,也持續將這些學習,運用在監獄廣論班的教化工作中。

 

偶有挫折、偶有期盼,護持過程並不容易,但因為有師長的引領與教導,楊韶如始終堅守這份職責,用她最真誠的善,陪伴這群社會的邊緣人尋覓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