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專欄

蔡纓勳專欄|三歲受戒與授記,宗喀巴大師在夏宗寺

2020-03-23 | 蔡纓勳

三歲時,
我們會想什麼?
我們可以做什麼?
我們又會得到怎樣的祝福與期待?

 

宗喀巴大師三歲時,那是 1359 年,由於出生具有諸多吉祥夢兆,出生後,無論身相行為舉止,迥異於一般小孩。因此,際遇自然殊勝。

 

三歲的大師,際遇殊勝,靈光慧炬,閃耀於夏宗寺,因為夏宗寺正是第四世大寶法王特別為大師三歲時傳授五戒的道場。

 

有關這個故事,尊貴的克主傑尊者《起信津梁》中記載說:「在年滿三歲時,父親迎請來義成寶法王。那時,法王賜予父親無量馬、羊等資具,並說:『請將你這位孩子給我。』父親也很高興地答應了。」這位法王,正是義成寶法王,就是敦珠仁欽仁波切,曾經在衛藏夏魯寺布頓大師等處學習,後來回到安多帶著宗大師創立夏瓊寺,為夏瓊寺寺主,後轉世為夏日東活佛,今夏瓊寺供奉著活佛塑像。自此以後,一直到十六歲赴藏的這幾年間,宗喀巴大師完全依止敦珠仁欽仁波切,學習顯密教法。

 

寺內現代石碑,訴說著夏宗寺過去的歷史光輝。照片提供:蔡纓勳

 

克主傑尊者又說:「這位童子,在尚未達到可以出家的年齡前,就在法王噶瑪巴遊戲金剛跟前,受取圓滿優婆塞戒,名號則稱為『慶喜藏』」。法王噶瑪巴遊戲金剛,指第四世大寶法王。那年,第四世大寶法王因為元順帝的迎請,從西藏動身前往中國;途經西寧時,大師的父親帶他往謁。

 

《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提到噶瑪巴國師當時授記說:「此乃聖童,以後將到藏中住持如來正法,饒益無邊眾生。他是第二尊佛。」後來西藏、蒙古等地的人民,均尊崇宗喀巴大師為「第二能仁」,正符合噶瑪巴國師的授記。

 

其實,夏宗寺是初建於晉宋的古寺,坐落於青海省平安縣瓦窯台村北紅崖山凹中,離湟中塔爾寺約 30 公里而已。夏宗即「夏哇日宗」的縮寫,漢語「鹿寨」,指鹿群生息地,環境清幽,林木翠綠。據史料記載,東晉隆安三年(399 年),法顯等赴印度取經,曾於夏宗寺駐留;這座佛寺,宋代已經建有清靜禪房,元代擴建為寺。我們慕名,造訪一趟,那是 2015 年暑假。

 

夏宗寺泛白的山門。照片提供:蔡纓勳


那天,八點半離開海東市平安鎮的飯店,出發到夏宗寺,離開郊區時,遇到一車水果攤,多數人下車採買,買了甜桃和哈密瓜等。而後,一路上車子沿著鄉野村落行駛,時而山路,時而村落,有些村落建得非常有整體性,房子外觀挺有一致性,是示範社區。約十點來到夏宗寺牌樓下,這是第一次來訪夏宗寺,內心滿懷無數的期待與仰慕。

 

車子載我們到山下,大夥再步行,順峭壁的山路,迤迴上去,約走了二三十分鐘,抵達寺前牌樓,雖坐落偏遠,人潮還多,導遊買了門票,一一進去。先大殿禮佛,簡單導覽,又依序往八角亭登上;八角亭及連接閉關山洞的迴廊,是整座佛寺保存最古老的建築,見證滿清盛衰,也是佛寺最高處。目前,佛寺仍在重建整頓當中。據說以前盛世時,佛殿達二十幾座。

 

遠眺八角亭;傳說中,原八角亭是乾隆時代所建。照片提供:蔡纓勳
連接閉關山洞,通向八角亭的迴廊;走在其間,令人低迴,遙想宗大師等祖師大德修行的精神與風範。照片提供:蔡纓勳

 

我們在大經堂內供養從台灣帶過來的里仁食品,原本沒有開放遊客入殿,因為有跟法師希求,才讓我們進去供養。因團員分散,只有三、四位跟著我進去,法師也用甘露為我們加持。內心想像當年大師三歲時父母親帶到這裡受皈依五戒的情景。除仰慕大師高風景行外,何時自己才能修得如此福報?

 

約十一點半下山,陽光正燦爛。心續中,卻仍然在思惟著,自己三歲時在做什麼、想什麼?和大師又有怎麼樣的差別?

 

克主傑尊者在《起信津梁》一書中說:「大師從孩提時代,就遠離一切兒童的過失,天生就不做放逸的遊戲,自然防護諸多惡行;對誰都說悅意語,並斷除瞋恚;平易近人,對於求乞者恒常伸出援手,對於無依無怙者心生悲憫而說諦實語。他的慧力難以測量,而且自然而然地就會尋求正法等等。」

 

沒有一般孩童的心性,遠離遊戲貪瞋的愚痴習染,而且具有悅意語、悲憫心、諦實語及希求正法等等。這種種相應到菩薩的偉大行誼,對大師來說,「正如普通孩童剛出生就會吸吮母乳一樣,是不需要學習的。」卻是我們所嚮往效學的。而宿生的天性習氣,正如啟發我們生命是無限的。
 


夏宗寺朝聖精選攝影照片

夏宗寺寺門,新穎燦爛,準備重現光華。照片提供:蔡纓勳
夏宗寺依傍山岩,遊客得沿石階而登上。照片提供:蔡纓勳
遠眺八角亭。照片提供:蔡纓勳
從夏宗寺到夏瓊寺一帶的山脈,便是宗喀山脈。照片提供:蔡纓勳
夏宗寺,坐落於青海省平安縣瓦窯台村北紅崖山凹中,位在塔爾寺東南方、夏瓊寺北方。圖片設計:福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