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識

一定要嘗一嘗拜佛有多快樂

2021-04-28 | 聞法教室編輯室

大家在拜佛中有沒有體會過那種超級快樂的感覺呢?有些人可能只覺得身體疲憊,或是心力不振,但只要掌握住善知識的提策、鞏固正知見,拜佛可以是無比輕盈與歡喜的。

 

以下內容節選自「一個簡單的辦法,讓你體會拜佛超級快樂.福智-真如老師講述《吾願無悔》.如俊法師導讀」影片

 

所以做為一個出家人、做為一個居士,你這輩子一定要嘗一嘗拜佛有多快樂、有多神仙!飄飄欲仙,你一定要嘗嘗那感覺。吃多少好東西,帶你去世界上看這個美的、看那個美的;你在佛前磕磕磕,有一天你去感受一下拜佛到底有多快樂!注意!專心地拜,是可以體會到的。當你體會到的時候千萬要告訴我一下,那個對我來說比什麼都高興。
 

※請參考《吾願無悔:三十五佛懺講記》,第一版第三刷,第175頁。

 

其實我一開始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師(編按:真如老師)講的最後那句話,「那個對我來說比什麼都高興」。

 

《入菩薩行論》裡面說:「有情若解脫,心喜如大海」──佛菩薩的心情就是這樣,任何一個眾生,只要能夠從痛苦當中解脫出來,乃至只是解脫了少分的痛苦,佛菩薩就會無比歡喜,因為他們一心一意希望眾生離苦得樂,更是把眾生視為獨一愛子。

所以如果我們拜佛真的體會到那種不可思議的快樂時,記得老師說的,一定要趕快告訴她,那個對她來說比什麼都高興。

 

照片提供:GEBIS傳燈寺

 

可是我們要如何得到這種快樂呢?老師講說:「注意!專心地拜,是可以體會到的。」要領就是拜的時候保持專注,即可體會到其中的快樂。而這樣的快樂從教理上來看,就是跟禪定或其隨順品相應的一種身心愉快、身心堪能的狀態。

 

就算現在還沒有拜到跟禪定相應的狀態,我相信大家只要努力的話,最後一定可以做到這一點。即便只是透過現有的拜佛經驗,只要持之以恆地認真拜三十五佛懺,並且照著老師講的要領,專注、專心地拜,絕對能夠體會到身體慢慢進步的差別。甚至有時候更快一點,在同一次拜佛裡面就可以感覺到差異。

 

應該許多人都有這種經驗,尤其是年紀比較大的人,因為原來身體沒什麼活動,現在開始拜佛,可能第一輪的時候就會覺得氣喘如牛,似乎撐不下去。但是漸漸拜到習慣、熟練之後,後面幾輪雖然還是會覺得累,身體卻沒有一開始那麼粗重了,而且拜佛的速度也會有所提升。

 

所以跟定相應的較高層次──身心輕安、身心堪能──大家可能還沒體會到,但是這種只要多幾分專注、虔誠,就可以感受到的好處,我倒覺得是比較容易領會到的。

 

而且很多人一定會發覺堅持拜懺之後,個人的心力、領悟力,以及聞思修的能力明顯提高,乃至在世間的學習都會進步。以前就有一位學習《廣論》的大學生跟我提到,他開始堅持拜懺之後,發現自己在學校上課時的專注力、領悟力都比以往提升不少。

 

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長久拜佛以後,自然而然會生起跟師長、佛菩薩、三十五佛越來越靠近的感覺,也更容易生起恭敬心及感恩心,這與過去相比就是一個最明顯的進步。

 

所以這裡邊說的身口意三門所產生的惡業,要分別由禮拜等,還有稱誦如來名號,或者誦咒;意門所生的諸罪要修道,就要聞思修、持戒等等,改變我們的邪見,從見解上去改變。


※請參考《吾願無悔:三十五佛懺講記》,第一版第三刷,第176頁。

 

這是佛智大師對「一切眾罪各各懺悔」的解釋:透過身語意三門的造作,也要由身語意三門的修持,各別地去對治、懺悔。

 

所以透過身所造作的惡業,要由禮拜來懺悔;透過語所造作的惡業,要由稱誦如來名號、誦咒來懺悔;透過意所產生的惡業,要由修道、聞思修及持戒來懺悔。

 

攝影:吳英助

 

後面老師特別講:「改變我們的邪見,從見解上去改變」;師父也常常講:「正知見第一」。修行真的是如此,培養我們的正知見,而且將它培養得非常堅固,這就是修行的關鍵。

 

我覺得世間人也是一樣,從很多例子中可以看到,在緊要關頭或壓力很大的時候,最後逼自己做抉擇的是什麼?一定是心裡冒出的某種見解,再根據那個見解來下決斷。

 

可是在這種緊急時刻浮現的見解,到底是不是正知見,到底是不是無限生命可以離苦得樂的見解呢?這就有賴平常的學習。因此師父說「正知見第一」,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要學到正知見,熟悉它,了解它,並且將它培養得極為堅固,堅固到遭遇各種境界與感受的時候,正確的認識都不會變調,這就是修行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