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路上

心之勇士徐培嘉:教學就像一場修行

2022-04-14 | 聞法教室編輯室

§ 勇士心語 §


立志要成為一個好老師的念頭,卻推著我不斷向前。我不想每天得過且過、只做分內事,我希望自己除了教授學生書本上的知識外,還能讓他們帶走對往後人生有益的東西。
─徐培嘉


「老師,就跟你說,我沒有借那些書!」

 

孩子辯解的話,讓我有些惱火。眼前這個倔強的孩子,明明弄丟了在圖書館借的書,卻矢口否認,即使我一直和他溝通,試著幫他回想書的去處,可他卻一點也不配合,只一股腦地重複「沒有」。

 

「算了,我不理你了。」我心中不禁冒出這樣的想法。即使當老師十六年了,可是當學生不斷拒絕我釋出的善意、不肯信任我、不敢說出實話的時候,還是讓我很受傷。換作是以前的我,恐怕會就此放棄他吧。

 

我從小就是個感受力很強的人,很容易因為別人的拒絕或敵意而受傷,就算想要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可一旦嗅到別人一點點的不需要,我就會像隻懦弱的蝸牛般縮回自己的殼裡,心裡想著:不如就算了吧。

 

儘管怕困難的性格,總讓我每每想要多做什麼,就會萌生畏縮不前的想法,然而立志要成為一個好老師的念頭,卻推著我不斷向前。我不想每天得過且過、只做分內事,我希望自己除了教授學生書本上的知識外,還能讓他們帶走對往後人生有益的東西。

 

為了提升自己的生命,進一步影響學生的生命,我知道首先得克服的,是自己容易畏縮的性格,因此任教的第一年,我就開始學習《廣論》並接觸生命教育。透過學習,我慢慢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緒,練習不讓情緒牽著自己走。《入行論》中有句話,時刻都在警策著我:「若事尚可為,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我開始將事情和內心的感受稍微分隔開來,遇事時先止住畏縮的衝動,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思考,到底自己能不能做到、可不可以改變。

 

持續學習《廣論》,加上對師長的虔敬,都給了我勇氣往外邁步,讓我漸漸放下怕困難和麻煩的性格,變得能更敞開胸懷地為學生設想能幫助他們的事情,像是使用福智的聯絡簿、把師父和老師的話印成智慧小語發給他們,希望藉由這些小小的舉動,為他們的生命種下一些善因,幫助他們尋覓真正的快樂。

 

與廣論班同學承擔法會義工。照片提供:徐培嘉

 

我以為我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但其實我要學習的還遠遠不夠。

 

教書的第十年,我收到了一份「大禮」。當時我在班上推行《弟子規》,不僅帶著學生讀,也鼓勵他們對父母實踐。某一天,教導主任跟我說,有家長向教育局投訴我——說是覺得我這麼做是在宣揚宗教。

 

當下的震驚實在難以言喻,明明每一次和學生相處時,我都表現得十分溫柔,從不會向他們提過分的要求;家長也從沒有表示過反對。我以為我已經跟大家都培養了一定的默契,哪能想到,原來他們竟私下投訴我。混雜著憤怒、委屈和不解的心情,那天我在教室裡整整哭了一個下午。過了好一段時間,才穩住內心,好好整頓自己的情緒。

 

接到投訴後,我無時無刻都在回想發生過的每一件事,卻始終無法看出一點端倪。後來,那位家長還是沉不住氣,親自打電話來學校投訴,經接聽電話的同事提醒後,我才總算知道那位家長是誰。

 

我覺得很奇怪,平時那位家長對我都是客客氣氣的,甚至給我的回饋都很良好,怎麼突然就向教育局告狀了?一想到她讓我得寫報告回覆教育局,我就氣從心底來。可我又想到關愛教育教授過的「不對立」,我現在堅持己見,似乎也無濟於事。

 

為了不與家長產生激烈的衝突、對立,因此我沒有當面和她對質,而是透過旁敲側擊和觀察,試圖瞭解為何這位家長會有這樣的想法。然後我才發現,原來那位家長自身的信仰並不認同《弟子規》中部分的內容,也因此當我在班上推行《弟子規》時,他心裡面其實是十分憂慮的。

 

此時我才意識到,這正是我忽略的地方。我覺得《弟子規》很好,然後就一股勁地推行了,卻沒有讓家長、甚至學生充分瞭解我為何推行的箇中的因由。或許其他家長其實也是一知半解,只是都沒有提出來而已。

 

原來光為學生們設想什麼是好的還不夠,還要真正地去傾聽、去理解——不論是面對學生還是家長,都要謙卑地去讀他們的內心。至此以後,我變得更加謹慎——不是害怕再被投訴,而是小心謹慎地確認自己想要傳達的信念,能夠真真切切地進入家長和學生的內心,而不是自以為是的好。

 


坦白說,這件事真的讓我受挫甚深,即使在第二年回憶起來,仍然會忍不住落淚。可是事過境遷以後,我卻覺得這是一份珍貴的禮物,讓我學會放下心中的框架,時刻提醒自己要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事情。

 

可這到底並非易事。要走進孩子們的心裡,就得先卸下自己所有的心防,他們才會願意接納你。即使捧出了自己毫無掩飾的真心,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欣然接受。有些人身上本來就帶著武裝、有些則是不自覺的防備,但每當他們用尖銳的回應,來和自己的心碰撞時,往往讓我遍體鱗傷。

 

哪怕已經當了這麼多年的老師,每一次,每一次還是會讓我生起放棄的念想。

 

就像這個把書弄丟了的小男生。

 

即使到了隔天的早上,我還在為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騙我而生氣。為了平復心情,我在上班途中試著唸〈大乘皈依發心〉鎮定自己的心,可是唸著唸著,眼淚竟不自覺地掉了下來。

 

這真的太難了,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幫助他?

 

然後我轉念想,如果是師父和老師,他們會怎麼想?他們會怎麼做?今天如果是師父的話,絕對不會有那種「算了,我不理你了」的念頭。每次我陷入迷茫時,我都會試著這樣思考,而每當想到師父和老師,便能讓我的心隨之柔軟下來。

 

當我再次面對這個男生,我放下了自己的身段,向他道歉:「我先跟你道歉,是我太著急了。」我慢慢引導他回想,問他是不是忘記了、有沒有可能放在什麼地方……最後,我們在英語教室找回了他的書——其實他真的有借,只是帶去上英文課後忘了帶走而已。

 

這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但學生在做錯事的時候,並不需要老師告訴他錯在哪裡。如果一直自許為教師,而高高在上地對待他,那麼只會把學生推得更遠。他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可以理解他、接納他,並陪伴他一起面對的老師。

 

 

教書就像是一場修行,能讓自己看清楚心中的煩惱相。每一次遇到逆境,或許當下會覺得很困難、每次都會有放棄的想法,但透過學習、透過調整自己的內心,終於克服了那道坎,再往前回望總結時,都能看到自己一點點地進步、一點點地往更好的境界邁進。

 

直到今天,我仍期望自己能當一個好老師,隨著每次的經歷和學習,我也不斷在修正自己對於「好老師」的定義。這是條困難重重的路,不難想像,在未來我仍會遇到許多讓自己遍體鱗傷的事情,但我知道,師長會一直在我背後支撐著我,在我每次心受傷的時候,給予我走出困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