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發生多起意外,許多知名人士紛紛離世,令我們措手不及、萬分嘆息,也讓我們意識到珍惜生命、即時表達情意的可貴。真如老師曾以照鏡子的比喻,鼓勵我們如果能夠在照鏡子的時候,想起我們擁有珍貴易失的身體,想起死亡隨時會到來,便能提早做準備,在有限的生命中作出積極無悔的行動。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以下摘自《廣海明月——菩提道次第講記淺析》第一百九十六講;
本文標題、小標經福智文化編輯調整
念死產生擺脫痛苦的力量
在照鏡子的時候、在想自己的時候,我們要想到:今生我雖然獲得了能夠修學佛法的人身,遇到了善知識,遇到了宗大師清淨圓滿的教法,還有這麼多的善友在周圍,但我所獲得的人身,有沒有辦法長久地安住在世間呢?或者說有沒有辦法不死呢?一定要去思惟念死的這個內涵。
人活在世上都不願意去想死亡,想死亡我們會悶悶不樂,感到悲哀、恐懼。那麼為什麼在《廣論》裡還要念死呢?因為當我們念死之後,沒錯,會產生痛苦、產生怖畏,但是同時我們也會有一種力量產生,就是我如何擺脫這種痛苦呢?它會有一種推動的能力。
想到如何擺脫這種生死痛苦的時候,我們自然就會想:誰能幫我擺脫生死的痛苦?眼前的這些,靠人際關係、靠美食、靠衣服、靠房子、靠車,甚至靠自己的容貌,都不能讓我們擺脫生死的痛苦。唯有什麼?修學正法,跟著佛陀修學正法,才能夠對治生死痛苦。
念死警醒修學正法的取捨
在活著的時候很多人不願意去想死亡,絕大部分沒有念死無常,對不對?但實際上如果認真地去想一想,我們都知道有一天一定會死的!那麼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在什麼樣的時間點,這是我們沒辦法預測的,像有的時候身體非常健康的一個人,很快地他就不見了。所以年齡大的、年齡中等的和年齡小的,誰先走也是不一定的。
我們在死的當下,除了所學的正法以外,周遭的一切到底對我們會不會有很大的幫助呢?我們就想一想:到死的時候什麼能幫助我們?親友當然可以幫我們在之前照顧身體,但是我們心念的部分,什麼東西能夠帶往來世?一定是正法,對不對?所以進一步要修學正法。相反地,如果沒有辦法念死,這一天早晨我們不念死,所追求的一切都是以今生的安樂為主的話,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沒有辦法稱之為修行正法吧?
所以必須透過念死,讓我們知道此生得到了這個暇滿人身,實際上它是有一個盡頭。死之後,不是一切都停止了,我們化為微塵,甚至成為沒有;我們的心續還會繼續向前。心續繼續剎那剎那向前流動的時候有滾動的業力,在這個業力剎那剎那成熟的時候,我們最怕的是帶惡業到後世,最高興的是帶善業到後世,因為會快樂啊!那麼能夠鞭策我們的內心、警醒我們的三業時時刻刻要造善業的,就是唯有修學正法、持戒!對不對?所以雖然念死法門像凜冽的飲料一樣,喝了之後會覺得很冰,但是會頭腦清醒,會讓我們能夠明辨取捨,至少對這一天的生活、這一天的人生,我應該捨什麼、取什麼,不會陷入深度迷亂,甚至會極度清晰和準確地選出對來生有益的那件事要最先完成。
死了之後,心續會帶往下一生,而評判下一生過得好或壞的依據是我們過往累積的業力。如果沒有把握今生的暇滿,努力修學正法,又如何掌握我們的未來?每天撥出一點時間閱讀《廣海明月——菩提道次第講記淺析》,憶念死亡便能抉擇出對來世有益的事情。
※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參考福智官方網站《廣海明月》第一百九十五講至第兩百零三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