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導讀

【四家合註入門 3】精選內容:數數串習,是名為修

2024-07-12 | 聞法教室編輯室

令心中熟悉。比如一個從來不認識的人,心裡就是現不起來;認識的人,就能在心裡顯現,這就是在心中熟不熟悉的差別,所謂心中熟悉與否就是這樣。
 

──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
摘錄自《四家合註入門 3》 第 320~324頁

 

仁波切開示
 

這種見解變成很堅固就很難改變了,流傳已久。主要是這樣:一般來說,宗喀巴大師對任何的惡見不會很清楚地說:「這見解不對、那見解不行!」因為他講說非常地溫和,所以沒講得很多。雖然沒有講很多,但是總體而言,這種惡見對雪域的教法產生了很大的傷害。這在漢地也有吧?主要是摩訶衍那。心放空而住,善或不善什麼都不修習,修善也有過失,會成為輪迴的因。不用說,這肯定對佛教有很大的損害。對佛法一點聞思修也沒有,只要自己心放空而住就好,這是對藏地雪域聖教的一大損害。宗喀巴大師說「諸惡軌派令成堅固」是怎樣呢?提出了一些問題的嚴重性,在這裡說傷害很大。很慎重地說了「堅固」、「諸惡軌派」,就是表達有很大的傷害。
 

真 師: 可以提問題嗎?有一些小問題。「如是若由聞思決定,遠離疑惑,數數串習,是名為修。」就這句話。我在想,原文是不是「串習」?因為這裡說這就是修,那修包括止修和觀修,那「串習」究竟是屬於觀,還是屬於止呢?
 

口 譯: 「串習」是什麼意思?
 

仁波切: 令心中熟悉。比如一個從來不認識的人,心裡就是現不起來;認識的人,就能在心裡顯現,這就是在心中熟不熟悉的差別,所謂心中熟悉與否就是這樣。一般說「熟識」,就是指非常熟悉的人,比如和這個人一起相處很久,就會對他的習慣、尺度什麼都會知道,這就叫做「熟識」。
 

法 師: 那這是止住修還是觀察修?
 

仁波切: 這是觀察修,一再一再地觀察,就要修成熟識。
 

真 師: 如果是翻成觀察修的話,因為這個串習是對「修」下定義,所以這個時候就一定要包含止修和觀修,對不對?是對修所成慧下的定義,是不是?所以對修所成慧下的定義,一定是包含止也包含觀的。可是如果單就觀察來「串習」的話,它只有觀察的心比較強烈,似乎不包含止,所以這個串習就很奇怪。
 

口 譯: 「串習」裡是否包含觀修和止修?
 

仁波切: 主要應該是觀修,也可以有止修。串習,一再地熟悉,應該是說觀修。
 

口 譯: 止住修也可以包含。
 

真 師: 也可以包含?
 

仁波切: 主要是觀察修。止住修也是要熟悉的,如果不熟悉的話,心就無法一心專注。以觀察修數數觀察之後,心才能一心止住。
 

口 譯: 「數數串習,是名為修」的修是觀察修嗎?
 

仁波切: 是,要串習。
 

口 譯: 依靠這個修,我們的心會對善所緣嫺熟吧?
 

仁波切: 是。
 

口 譯: 是嫺熟之後,然後止修嗎?
 

仁波切: 止修是在這之後做的,這之後才能一心止住;不這樣去熟識,不能一心止修。所謂的「串習」主要應該是觀察修,不清楚有沒有止住修?這會成為止修的因,是因果的關係的話,就不能說是止修了。主要是觀察修,止修在後面會講。
 

真 師: 所以說此處的「修」,不是指修廣泛的定義?是局限於觀察修的?
 

仁波切: 這裡說的就是一般的,主要是指觀察修,依此而有止修,所以要有一個因果關係。這樣的話,你不能完全說是止住修,不可以這樣安立。
 

法 師: 是不是兩個都有包含?之前在《略論釋》中看到帕繃喀大師說:「我們一般是在一個法類上不斷思惟觀察,生起覺受後再用止住修把它執持住讓它堅固。」
 

仁波切: 對啊!是啊!就是依靠這個嘛!這就是因,前面的是因啊!
 

法 師: 前面觀察是因?
 

仁波切: 喔!對呀!
 

法 師: 覺受那個是果?
 

仁波切: 對!所以在這個因的過程中,如果兩個都在一起的話,那就沒有因果關係。
 

真 師: 對!
 

仁波切: 實際上觀察修的重要性,在下面講得比較清楚。主要止住修是在觀察修後面,如果止住修要好,沒有做好觀察修止住修是不會有好的成果,要依靠著觀察修才會有好的止住修。「觀修為要」說的就是這個。
這個問題不僅是藏地,漢地也有。在宗喀巴大師以前,這個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如果沒有《廣論》、宗喀巴大師的教法,藏地的佛法全部也會變成那樣。從宗喀巴大師的教法開始弘揚,講修的教法才在雪域西藏如月亮般向上增廣;從此之後,講說與實修的一切聖教才並行而增長。但是現今在雪域西藏的聖教裡,執持「不要聞思,只要修行」這種派軌的人也不少。一般而言,宗喀巴大師並沒有說不用止住修,也需要止住修,是很重要的。但是修持觀察修的方便中,一定要聞思;聞思之後再修持止住修,才會有好的止住修,主要是這樣。

 

※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參考以下福智文化出版書籍。


四家合註入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