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識

珍貴稀有的藏傳佛教傳承

2021-08-25 | 聞法教室編輯室

歷史上諸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和事件,總讓人們頻頻回顧、以古鑑今,卻不見得能與自身生命的終極的苦樂連結。我們手上的這本《菩提道次第廣論》背後,不僅具有恢宏而艱辛的傳承來歷,更蘊含了前人利益眾生的堅貞心意。

 

日常師父在二十多年前,將鮮為人知卻影響你我至深的教法源流,鉅細靡遺的闡述。爾後,真如老師在《廣海明月》中細緻帶領著我們的心,彷彿親臨那些歷史現場。

 

隨著師長的法音,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往昔未曾知曉的西藏佛教故事。

 

 真如老師,全球廣論第二輪主講者。Photo Credit: 福智全球資訊網

 

以下摘自《廣海明月:菩提道次第講記淺析》第一冊第7, 8, 9講;
本文標題、小標經福智文化編輯調整

 

漢藏聯姻,開啟正法廣弘的絢麗畫卷

話說從頭,師父以漢傳佛教入藏說起。老師沿此脈絡,進一步提到曾隨仁波切前往大昭寺的經驗,親見由文成公主從長安帶去的釋迦佛十二歲等身像。內心盈滿著對佛陀的感動,同時也讚歎文成公主遠弘佛法的心意。

 

師父開示:

 

那個西藏的佛法開始的時候,是松贊岡布王,那個人,相當於我們唐朝初年,唐朝初年。唐以前是南北朝,南北朝下面是隋、唐,這樣。那麼那個松贊岡布王就是隋、唐那個時候的人,他也是西藏人當中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那麼,那個時候我們中國也碰見我們所謂唐初,那是中國最盛的時候,唐太宗。所以中國歷史上,不管西藏,有這麼一段佳話:唐太宗的公主文成公主,就嫁給那個松贊岡布王,那個時候進去的時候,帶了很多佛經進去。那個松贊岡布王不但娶了唐朝的公主,另外他也娶了一個尼泊爾的夫人。那麼同樣地,那時候尼泊爾也是佛教的國家,所以從這兩個地方傳進去了大量的佛法。

 

老師開示:

 

在拉薩也有看過松贊岡布王,還有文成公主的塑像。可能去朝禮的人都會想要看一看文成公主的塑像,塑得像度母一樣,非常非常地莊嚴!在很多很多西藏人的心中,文成公主像佛菩薩一樣,因為她把大量的佛法帶給了西藏。所以漢傳佛教,由我們美麗慈悲的唐朝公主帶到了藏地,有沒有覺得這是非常美好的佛教史上的佳話!


佛教的傳承淵遠流長,它能夠綿延到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還能聽到從那麼古老傳到現代的這個佛法傳承,很珍貴、也很稀有吧!所以你我共聚此時,聆聽這珍奇的時光,真的是非常地難能可貴!(節錄自廣海明月0007講

 

起初降服外道,而後卻不幸又遭其摧折

透過靜命論師的引薦,教法在赤松德貞之後,一度由蓮花生大師壓制了苯教的魔難而大弘,卻在朗達瑪時再度受苯教影響而衰微。老師再再提醒我們:依止具有擇法慧的善知識非常重要,以免受外道影響而走上錯路。也由此可見:聖教傳持的過程中,並非如此一帆風順。

 

師父開示:

 

之後有一個皇帝叫持松德貞,或叫赤松德貞,這個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皇帝、藏王。那麼他又大大地振興佛法,從印度請了一位大成就者,大成就者所謂靜命大論師,到西藏去弘法。所以西藏的正式有三寶,所謂僧伽等等,從那位大師開始的。不過當時西藏的地方上有一種土著的教,叫作苯教,我們有時候稱它為黑苯教,那個勢力很強,那是民間的鬼神哪這些。所以不但民間反對勢力很強,而且黑苯教的那個鬼神,那個東西還是很有力量的。其實我們現在世間也是一樣,你看什麼十八王公啊,或者什麼,那種鬼神是有他的力量。那黑苯教裡邊,他們還有他們的什麼咒術啊,各式各樣的這種怪招,所以這個佛法剛進去的時候遭到了種種魔難。


那麼這個靜命大師,這是一位了不起的成就者,就說:「像這種魔難,我沒有力量克服它,現在印度有一位佛教的大成就者──蓮花生大士,如果請到他的話,那一定沒有問題。」那麼,這個藏王就努力就去請。這也是因緣成熟,那個時候那位大師也正好從印度向東方走,那麼正好到尼泊爾,於是藏王派去的使者遇上,就把他請進去。請進去了以後,這個蓮花生大士是顯密圓融的成就者,他有種種的殊勝的方法,所以把那些各式各樣作祟的妖魔鬼怪一一降服,大弘教法,這樣,大弘教法!


不過因為剛開始,初初建立,雖然剛開始建立了,等到蓮花生大士走了不久,它那個基礎沒有穩固,所以很快地又衰下來了,衰下來了。再加上過了一百多年以後,就發生了一個很不幸的事情。就是那個赤松德貞又傳了幾代以後,我一下子記不住幾代,它那個有一個皇帝叫朗達瑪,他反對佛法,反對佛法,所以皇家聽了那個黑苯教的影響,整個把佛法摧毀,整個摧毀。

那個時候相當於我們的唐朝唐武宗,我們中國歷史上面也曾經說「三武一宗之難」,那幾個皇帝都是反對佛法的,以皇家的命令,把廟拆掉,叫和尚還俗。那個時候朗達瑪也是這個樣,所以把它徹底地摧毀掉。摧毀掉了以後,後來那簡直是一蹶不振。在我們中國來說的話,因為已經很普遍了,所以這個三武雖然摧了以後,還可以恢復一點,西藏簡直是恢復以後就不成樣子。那麼就這樣,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時候,那個教法是非常地亂、非常地亂。平常的時候,大家都是憑個人的想像,憑個人的想像,所以這個凌亂的情況我們可以想見。

 

老師開示:

 

在靜命大師和蓮花生大士之後,發生了非常不幸的事情,就是朗達瑪破壞佛法,他破壞佛法的深度是很深的,狀況是很慘的。當時藏區只剩下三位比丘,有出家人想要求受比丘戒,但是因為至少必須有五位比丘才能傳比丘戒,所以就從漢地請來兩位比丘,再加上原本的三位比丘,一起為藏區的出家人傳授了比丘戒。所以到現在,藏系出家人的僧服上有一塊藍布,那塊藍布就是為了紀念和感恩漢族的出家人把比丘戒傳給了他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留心,他們的袈裟上有一塊藍布?可見佛法的弘傳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節錄自廣海明月0008講

 

僧俗同心,反轉衰頹之勢、延續法脈

多虧漢地比丘的傳戒、智光王的勇悍以及阿底峽尊者的悲心,西藏的佛法才能從絕境中重新崛起,乃至後來的蒸蒸日上!如此,也為宗大師綻放格魯黃花的局面,佈下種子。

 

師父開示:

 

那時候到朗達瑪再傳的下面,另外有一個藏王,朗達瑪下面那個西藏的政治,這個政治方面發生過一個政變,那我們不去談它。所以那個皇室也就分了幾支,其中有一支靠西邊的,一個國王信佛,那麼一方面是信佛,一方面想到他祖先在佛法上的這種擁護、輝煌,所以他心裡面非常痛心,他就發心到西藏去再去求法。


結果他們祖孫兩代聚全國的精華,花了很長的一段時候,到印度去請了印度的大成就者——阿底峽尊者。阿底峽尊者是印度當年的一個最高成就者,關於阿底峽尊者的內容,我們講到本論的傳承、師承的時候,它有一個說明,所以我這裡不詳細講。阿底峽尊者到了西藏以後,把佛法振興起來,從阿底峽尊者振興以後的西藏的佛法,叫作新教,在這個之前叫作舊教。譬如我們現在聽見我們這裡國內也有,藏密,所謂寧瑪,就叫舊教,其他的就是白教啊,然後花教、黃教這是新教。新教就是阿底峽尊者以後,經過革新以後的新興的這種,當然佛法的中心沒變,不過它的作法是比較改善了。


經過了阿底峽尊者這樣一個努力以後,它就復興。復興了以後,但是畢竟前面那個基礎並不穩固,所以阿底峽尊者復興了以後,慢慢、慢慢、慢慢地,又慢慢、慢慢地過了一些時候,又開始有一點衰頹現象,有一點衰頹現象。後來呢又經過宗喀巴大師又起來,宗喀巴大師距離阿底峽尊者是三百多年,不到四百年,阿底峽尊者相當於我們宋朝初年,宋初,那麼這個宗喀巴大師是元朝末年。經過了宗喀巴大師這樣地一次徹底地改革以後,所以西藏的佛教如日中天,到今天已經有六百多年了,已經有六百多年了。宗喀巴大師改革以前,已經是很衰;一下達到那個頂峰,而且能夠維持這個局面,經過很長一段時候,現在也慢慢地、慢慢地向下。雖然向下,但是它還保持著非常完整的內容在,非常完整的內容在。這一點是我們以前都不知道的。

 

老師說:

 

如果有看《阿底峽尊者傳》的話,就知道有這樣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智光王,他因為要去請阿底峽尊者,被鄰國的國王關起來了。因為他準備了很多金子想要去請阿底峽尊者,那個關他的王就說:「你們要拿出跟這個王身高等量的黃金,我才能把你們這個王放回去!」所以他的侄子菩提光王,就去籌黃金,結果籌到了只差一個頭這樣多的黃金。當時智光王、菩提光王他們見面之後,智光王就跟他說:「你還是把這些黃金拿去印度請阿底峽尊者,請大善知識來振興佛法吧!我這樣一條命,你把我從監獄裡帶回去,又對佛法能有多大的幫忙呢?」他是捨命請求善知識來西藏弘揚佛法,所以他的恩德對我們是非常非常深的。(節錄自廣海明月0009講

 


 

老師曾赴藏朝禮阿底峽尊者當時駐錫的聶塘寺,看到尊者攜帶入藏的那尊度母像,想起他放下印度佛教頂嚴之位、翻山越嶺利益廣大高原上渴盼佛語的有情眾生,重新恢復佛教清淨的傳承,這是多麼令人感銘肺腑的深恩啊!看著這塊如今以信仰聞名的地區,難以想像當初建立教法的路程是如此艱困不易的。現在我們能飽嘗正法甘露盛宴,更要發起稀有難得之想,用如理地聽聞、思惟及修行,回報祖師大德的無限深恩。

 

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之中,還有多少令人心海澎湃的祖師行誼、傳承故事?老師在《廣海明月》中,描繪了佛教史上諸多萬眾景仰的先輩大德所刻畫出的一幅幅歷史畫卷,等待學者細細觀覽、進而仰望效學。

 

延伸閱讀:
廣海明月0309講-智光王、菩提光王迎請尊者入藏史蹟
廣海明月0310講-以法破除邪解,振興西藏佛教

 

 

廣海明月:道次第廣論講記淺析(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