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識

最終極的孝道

2020-07-28 | 聞法教室編輯室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集華夏文化大成的至聖孔子,在《孝經》的開宗明義章中就指出孝道是德行的根本,更是教化的出發點。

 

此種精神也與諸多佛法心要不謀而合,真如老師在〈最終極的孝道〉這則法語中,就為我們指出其中的思惟理路。

 

以下內容節選自「千萬不要再抱怨自己福報太差了.福智-真如老師《希望新生》.如俊法師導讀」影片

 

佛法是最終極的孝道,因為他把每一生的父母都放在心上,想要給予父母最究竟的快樂,從衣食奉養,承歡膝下,昇華到拔除父母所有痛苦最究竟的苦根!這是作為學佛的弟子,報答這一世乃至無量劫來的父母親,所要盡的一個大孝。
 

※請參考《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第 186 頁,第 343 則

 

一開始真如老師說,佛法是最終極的孝道,講到孝順,我們都知道孝順的起點就是要念父母恩,為什麼我們要報父母親的恩德呢?父母親最主要的恩德是什麼?

 

要注意一個最根本的理由──沒有父母親生養,就沒有我的存在。這其實就是一個為什麼要報父母恩的最根本理由,有的人可能對父母親會有很多的不滿,但是要記得沒有父母親生養,這個能抱怨的我根本不存在。

 

我前陣子碰到一位居士問我一個問題,他提問的時候是蠻痛苦的。他說到自己現在已經很有成就,工作、學歷也算是世間少有的,但是在他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離開了他與他的母親,所以他會覺得自己是被父親遺棄的。

 

結果現在他的生父年紀大了,生活也很困苦,回過頭來找他求助,希望能夠讓他扶養。那位居士跟我說,他在能力上做得到,但是心裡放不下,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生父並不盡責,把他生下來之後就遺棄了他,這個心裡的結放不下,不曉得該怎麼辦。

 

情境示意圖,非當事人。照片來源:photoAC

 

我當時跟他講的也就是這個最根本的理由:「沒有你父親生你,你根本不存在,所以用這個理由就可以報恩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根本理由,一定要放到心上去想。

 

更何況父母親的天性,絕對是捨卻自身,完全為了子女。我沒有子女,但如果是有子女的父母,大概就有這種感覺。

 

我只有一次類似的體會,這個說起來也滿好笑的,但是的確是我真實的感受。有一次我跟一位小沙彌一起坐飛機,因為在前面的行程上出了一些差錯,所以我們也來不及準備吃的東西,雖然我們有訂飛機上的素食餐,但是餐點份量滿少的,尤其是對正在發育年紀的小沙彌來講,更是少得可憐。

 

那次搭的是長途飛機,我們吃完飛機餐,其實都還是有點餓,結果那時候我突然發現,空服員的推車上面居然還有一些包子,裡面就有一顆是素包子,於是我就很高興地跟空服員要過來。當我把熱騰騰的素包子拿到手的時候,我本來是自己想吃的,但是我看一看旁邊的小朋友,想到他一定更餓,而我身為一個大人,不好意思不照顧他,所以我就把包子拿給他吃。

 

我記得在那一刻我有一種感覺,就是今天既然把小朋友帶出門了,那我只好照顧他,把包子讓給他吃,即便我也很餓;接下來我就想到,所有的父母親都是如此,他們一切時處都會將好的東西給予自己的子女,而且不會有什麼猶豫,這種恩德當然就是更難得、更深重。

 

念恩而行孝,累積不可思議的資糧
所以為什麼要報父母恩呢?還有一個理由,師父以前在《廣論》開示錄音帶裡講過,就是說為什麼會墮落成低等的畜生呢?牠的業相就是因為不念恩。師父說,高等動物的特徵,是在牠們出生之後,被父母親照顧的時間比較長;低等動物則不然,牠們可能一出生,甚至還沒出生,就跟父母親分離,會有這樣的特徵。

 

 

師父說就是因為不念恩的這種業相,才會墮落成低等動物,得到的照顧也會比較少;反之,如果我們能夠真正地對父母親念恩而行孝,這樣一定會累積不可思議的福德與智慧資糧。

 

為什麼會累積不可思議的「福德資糧」呢?《廣論》與許多佛經上面都有講,父母親、師長、三寶是具力業門,碰到具力業門的時候,本來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變成種一粒芝麻得一座須彌山,或是種一粒芝麻得無量無邊座須彌山。

 

我之前講過的〈慈童女緣〉本生故事就是這樣。這位慈童女他每天很辛苦地工作,才賺到兩文錢就拿去供養他的老母親;隨著生意慢慢變好,每天賺到四文錢也是供養他的母親;後來生意越來越好,每天賺到八文錢,乃至於賺到更多錢,都是供養給他的母親。

 

這樣感得的果報依次是──在一個很好的國土裡面,跟四位非常漂亮的玉女,受用四萬年的快樂,然後又到更好的國土,跟八位玉女快樂地生活八萬年,之後又提升到更好的國土,與更多玉女一起度過更長的日子。

 

所以慈童女的本生故事裡邊就講得很清楚,對於父母親這樣的具力業門,只要認真地行孝供養,就會累積不可思議的福德。

 

為什麼也會累積不可思議的「智慧資糧」呢?真如老師以前曾經講過,每一個人都應該去養成一種思路──看到什麼事情,都要去想到它的來源

 

 

因為我們看到任何事情,如果覺得它是現成的,本來就存在,卻不是觀待因緣而成立的話,這就跟我們講的緣起性空的道理相違,是跟智慧相違的。反過來說,我們只要養成看到任何事情,就想到它來源的思路,這樣的思路是跟緣起性空的道理相應的,也可以增長我們的智慧。

 

所以我們能夠在念父母親的恩德時,想到自己是因為依靠父母親的生養,以及他們全心全意地照護,才能夠有如此的成長。當我們想到這個成長的來源而去報恩,在過程中也會增長自己的智慧資糧。

 

經典上面皆如是說,佛陀才是唯一真實的知恩報恩者,這句話也可以與前面所述的理路相呼應。因為佛陀的智慧了達一切緣起,對任何事情的來源都了解地清清楚楚,完全沒有任何遺漏,所以才是真實地知恩;而佛陀也能夠根據所觀察到的緣起,去真實地報恩,可見佛陀才是唯一真實的知恩報恩者。

 

因此,我們如果要真正地圓滿孝道、報父母恩,的的確確只有一條路,就是要常隨佛學